故事简单,也很通俗易懂,定位是温情治疗小说,但是刚读完之后,我还是觉得怅然。虽然,故事的最后,结局圆满,好像每个人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归宿。好友吕克又重新开始继承父亲的面包店,苏菲和吕克互生情愫,主人公也找回了自己儿时邂逅的克蕾儿……但是我反感男主人公在对待医学实习期间苏菲感情时的态度,他明明不确定,却在暧昧中忽远忽近又暗暗示好,最终还是冷落离去……即便我觉得最终和自己儿时的灵魂伴侣在一起是令人动容和羡慕的,但是这对苏菲不公平,苏菲或许一次也没有感受到纯粹又确定的爱。现在,静下来想一想,其实,这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太少的人能够一次就明白爱情,大多数人有的只是感知爱的能力,从好感开始,觉得对方不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长静的时光彼此陪伴。所以,我没办法说主人公的不是,他不能一下子确定自己的内心,不能确定在诺大的世界中还能再次与儿时的女孩相遇,因此总是有人在一段感情中受伤……没有办法,关于这本书,我不能谈爱情,因为爱情太难,或许,对你而言是一次就好的幸运,对ta而言却是不断付出的落空。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拥有偷影子的能力,那我必定是这个世界最悲惨的人。从他人影子中得到的大部分都是藏在心底不能释放的痛。感知痛苦,尤其是感受身边的人的痛苦,在没有办法为之减轻的情况下,简直太煎熬。你看着她和你云淡风轻的微笑,影子却告诉你,这只是她在极力掩饰内心苦楚,她实在是痛苦不安。最折磨人的事莫过于眼睁睁看着爱的人痛苦,却无能为力,没有谁比谁更好过。千万不要让我拥有这样的能力罢。我相信这本书备受推崇的原因是很多种平淡,很多个细节,很多的平静触动着大家的心,温情是因为没有惊心动魄,平凡经历说的就像是生活里的你。小时候,打不过别人就踩别人影子宣泄;父亲离开的那晚“万物皆惧,不敢惊扰笼罩房子的整片寂静,连藏身在帷幔褶皱里的影子也不敢妄动。”学校保安员伊凡面临火灾用生命去抢救自己幻想着写出来的母亲的日记;平时欺负你的人,在森林里迷路的时候背你到同学们等待的地方;母亲去世,葬礼全程自己都没哭,回到家站在敞开的冰箱前,哭成了泪人,看着周围一切平常得像往常一样,桌子上吃剩的卡卡蛋糕,床头嘀嗒作响的闹钟;吕克去尝试了梦想,但是最终发现并不是像想象中适合他;苏菲努力地在感情中付出,但是却像一个影子般存在男主人公的生命里;克蕾儿小时候遵守着约定,在灯塔等了主人公一年一年又一年……
童年的纯粹,只在童年发生,那时所知的就是我们以为的全世界。
成长的代价是父母两鬓的斑白,每一次回家都是倒计时的陪伴。
或许,我再读一遍,不会再为爱难过。
穷尽一生,遇到对的就好。
我们必须成长,但童年会以某种方式延续
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