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审计成为一门技术活,能吓死一大遍。有着完整的职业道德与审计准则体系,却无法摆脱各种各样的审计漏洞。现实事件成为案例时,就是审计学生钻研对象,而审计学生要将此经验用以后的审计工作。就形成循环,学科的研究与工作的实践是各大专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我们学习时,总是感觉审计是一个担保人的工作,但又是一种极其特殊担保人。对比会计而言,审计的监督职能更加外显。审计证据的收集与程序的实施更加考验其一个人的洞察力与分析能力。感觉审计工作只是不断找寻有效的与可靠的证据。需要不断地去挖,反证只要是有风险,就要管。但如果按照审计流程简单走一遍,是不是也算完成工作。在学习反复地重复独立、怀疑、合理两个字,一项工作无法完全识别风险,在正常人眼里可能没有价值。但是审计在社会中的意义重大,只要是资金流动的工作,需要公平正义的第三方进行监督与公证。而此职业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理想职业,因为其考察审计知识很刁钻,如低于、大大低于、低于但无限接近。同时对于有影响职业道德因素的判断:自我评价、自身利益、密切关系。某些事件的归类很难明白。也许一次实践案例就能搅混我现在所学知识,真的就是一个概念接一个概念的标准化。你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吗?感觉不像,在会计职业道德中提到以人为本。而审计则是强调以理为本。学习过程中十分枯燥,因为感觉你自己在质问自己,你自己一个随意的人能够去做好工作。现代审计在中国起步40年左右,其中也有许多漏洞,面临新时代变革,经济自然先变,而审计作经济中的监督者又如何保障其不被腐败了。说实话,cpa真的能筛选出好的审计人员吗?而对于书本的判断能照搬进现实吗?审计以合理形容其工作完成,但作为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风向指标,真的能决定其投资动向吗?就糊言乱语到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