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作者: Sally99 | 来源:发表于2016-05-12 17:57 被阅读129次

《追风筝的人》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的韩语讲的很棒的效禹年会时坐在我旁边,一眼认出她,她在读《灿烂千阳》,介绍说起作者的《追风筝的人》也很好看。作为新年礼物我买了该作者的三本书《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

阿富汗对于我们很多国人来说,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贫穷、战乱,现在估计更是和恐怖组织——塔利班,基地这些词联系在一起,我几乎不知道它曾经和“苏联”这个词紧密联系。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究竟有什么人,他们的普通民众又是如何生活,我们对此知之甚少。他们只是电视新闻里的影子,报纸上的被炸伤、死亡的数字,或者是一幅幅面黄肌瘦、四处流亡的难民样子。《追风筝的人》一书则向我们展示了阿富汗从苏联入侵前虽然也有教派、阶级歧视,但是孩子的童年依旧生活丰富多彩,和平的景象。苏联的入侵基本就是阿富汗民众噩梦的开始,苦难的阿富汗人有钱、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会选择逃难就像阿米尔的父亲以及他的将军岳父一家逃亡到美国,无路可走的普通民众只能接受被统治、奴役。在这个灰色的背景上,唯有风筝在高昂飞翔,飞行在一切的恶行和苦难之上,可以让人仰望,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全书围绕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展开,当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站在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立场看,他是不够勇敢,甚至懦弱。但是他也承受了良心的折磨,极度害怕中愧疚不已,以至于无法面对哈桑。最后做出了栽赃并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的行为。到从拉多汗口中得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阿米尔悔恨与伤痛,纠结。最终,一场救赎活动展开,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营救哈桑之子的道路。

全书大致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描述阿米尔和哈桑的在阿富汗的生活,亲情、友情、爱情编织的快乐童年时光,后一部分从他们辗转白沙瓦逃亡美国开始。中间过渡有几年的美国生活。无论是哪一部分,作者都尽力为我们展示一个真实、客观的阿富汗喀布尔。

书中的结局还没有看到,越往后对我的吸引力越小了,但是无论结局如何,它都是一部对人生形象描绘的小说,人生就是在犯错、改正、救赎中度过。

相关文章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追风筝的人》,原谅我文笔粗俗,但是想试着写一写读后感。 01《追风筝的人》,追的是什么? 小时候的阿米尔,和...

  •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当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追风筝的人》,我就产生了许多疑问:是谁在追...

  • 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坐了两天的火车,阅读完一本一直想看却总是未看的《追风筝的人》。很早前就看过这本书的...

  • 《追风筝的人》——救赎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

  • 假若有风筝在飞,那就勇敢地去追

    假若有风筝在飞,那就勇敢地去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又迎来了一个寒假,习惯了忙碌的我百无聊赖,读起了...

  • 2019-01-1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完《追风筝的人》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提起笔写读后感,有人说,如果你患有拖延症,那说明你在恐惧...

  •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 追《追风筝的人》

    本周读书心得:一个三晚查课中偶然发现某班一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读,直觉告诉我,肯定不是教科书,翻开书皮,我...

  • 狱司

    追风筝的人 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是,我追

  • 风筝落下了,也能追——《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风筝忽上忽下,你在追寻的是什么? ——题记 纤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sp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