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的生活,总会给人带来想要翻起云涌的躁动。但这份躁动不是空穴来风的,它常常隐匿在你身体的某处,等候闲适下来时的一触即发。
躁动常常是源自于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些人,更甚者是某种环境,它或深或浅、或明目张胆、或潜移默化的给予人很多暗示:离开、离开、改变、改变......很多人可能都 有一个很普遍的认知:离开意味着改变!但是改变有好坏之分,如果改变是趋于更坏,那么离开的意义在哪里呢?
同事W发消息来说:“怎么办?内心很焦灼,未来前途迷茫,看不到路在何方......”,我知道她说的是辞职的事情。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上面的小摩擦和她个人生活的原因,经过深思熟虑,她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其实在她提出之前,她就已经跟我提过要辞职的事情,所以在大家砸开了锅似的讨论和惊讶时,不管是我的表面还是内心都表现得无比淡定且从容。每个人都会想着离开和改变,只是有些人付诸行动了,有些人还在观望,有些人还在酝酿。
关于辞职的想法,我也是有的。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每天总有那么千百遍要辞职的念头,却还是一天又一天在公司熬下去。不是舍不得这份安定,不是舍不得这份工资,更不是舍不得谁谁谁,只是单纯的在安定中迷茫着思考着。
对于离开的念头,也因为不知前方路在何方,所以搁浅着、沉淀着。它终有一天会如火山突然喷发,但不是现在,至少不是毫无目标和行动的现在。
日子缓缓如水而过,忙碌放慢了脚步,终于得来半刻喘息的时间。一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事过来问我:“听说你要辞职?做得好好的,干嘛要辞职呢?准备什么时候走?”正沉浸在舞台上美妙歌声的我,心瞬间被抽了回来,仿佛置身于天地间感受清风明月时,天一下子亮了起来,太阳光芒万泽,快要把我融化。
“你听谁说的?”
“你不要管我听谁说的,你就告诉我是不是真的?”
“.......”
后来,从活动现场走到休息室,一路走过,不断被人拦下磕叨,话题不离“辞职”两个字。来而往的人,有相熟的人,也有仅仅几面之缘的同事,每个人都沿着自己的方向脚步不停,或匆匆打个招呼,或淡淡点头一笑,目之所处,却是未曾有过的陌生和漠然。
折了方向去卫生间,把所有吵闹关在门外,突然的安静,有几分不适,心却松了一口气。拐角的休息处,另一个同事在那。退之进之,一秒不过,同事投过来的目光让我选择了往前。
有时候,你选择走的路,是你潜意识中的选择,50%的对错,来不及分析来不及思考,在没有做好决定之前,行动已追寻着内心为你做了选择。
“怎么了?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同事问道。
“没有,只是觉得好像计划赶不上变化。”就着事情,我尽量客观的陈述给同事听。
其实在不久前,我的直属领导便知道了我要辞职的想。他为此找了我谈话,谈话内容我大概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他说:如果你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那我可以放你走,但是你现在还很迷茫,都不知道要做什么,与其再去找新的工作,不如先暂时留下来,等时机成熟了,再做打算。
而我自己最后还没有决定走的原因就是觉得公司都是坑,从这个坑再跳到另外一个坑,我累不累啊。最后决定留了下来,辞职申请也被扔在抽屉里,久不见光,仿佛这件事是没有发生过的。
可惜,我低估了公司的八卦能力。一场活动把平时分隔的部门融合在一起,八卦的力度自然也是翻倍的。
“当所有人都知道你要走,你却还没走,那种心情,真的很复杂。”
同事收起把玩的手机,一本正经道:“你就按你自己的计划走,干嘛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一句简单不过的话,却让我豁然开朗。还来不及表达谢意,领导电话打过来:“在哪里呢?一起去吃饭。”
转身离开,同事的话再次从背后传来:“记得按你自己的节奏去走,你要care的只是你自己的世界而已。”
回到当下,同事W的话,让我想起了那个午后,自己也是如此纠结和迷茫。但庆幸的是,我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按自己的节奏走,不让他人打乱我的节奏,我的所作所得,应该只为我自己的世界负责,其他的,无需考虑,也没有必要考虑。
W的迷茫正是因为看不到前方的方向,又断了自己的退路。我不知道作何安慰,只是把上次同事说出的话再搬出来,希望对她有用。她默默无语,并没有再回我的微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才回说:“可是,他们都知道我要走了,走吧走吧,正好去度个假,放松一下。”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因在意的逃避,隔着电脑看着她无神的眼、疲惫的眼,我心情复杂得无以复加。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一些人,活得很累,因为自己,更是因为别人。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
因为想得到身边人的认可,所以对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着。
后来,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却在回首那段岁月时,连笑的力气都失去了。
得到了掌声,得到了肯定,内心却是空虚迷茫的。
现在的我,终于懂得。
人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别人。
得到别人的肯定固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因此丢失了自己,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自己从内心认可了自己,无愧于自己,那么,其他的,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要记得你要负责的只有你的世界。
生来皆疲惫,又何必让自己更加疲惫呢?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过多考虑到自己,很多时候选择就没有那么难。
记得一个朋友曾跟自己聊到谈婚论嫁之事,她说自己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接受父母的安排,相亲结婚。我对此很不认同,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呢?如果遇不上那个想结婚的人,也一定要结婚吗?如果没有遇见想要的幸福,为什么一定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呢?
她说:“没办法,农村都是这样的,你到了一定年纪,家里人肯定会催啊,能不结婚吗?”我很真挚的点点头:“能。”
朋友说她很羡慕我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但是她没有办法做到。她自小长在一个备受宠爱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给了她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从来不知道苦是啥滋味。也正因为如此,她觉得她不能辜负家人,她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过得不幸福一点,也不能让自己的家人失望,更确切一点说,是丢人。
在中国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大环境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不知道残害了多少人。先拿女孩子来说,有多少人是为了嫁人而嫁人,有多少人是为了父母而嫁人,有多少人是为了压力而嫁人,又有几个人是因为爱情而结婚?
朋友的顾虑我能理解,却不赞同。父母把你捧在手心二十几年,真的不是为了让你去别人家当保姆的。
不知何时,中国开始流传这样的一句话:男的都是要娶一个既可以当妈又可以当保姆,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外辛苦工作在内打理家务的女孩。
古时男主外女主内,男的承担起家庭的经济大任尚且能忍;如今呢?女性在事业上面也毫不逊色于男性,为什么还要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呢?如果没有遇到爱情,又何必委屈自己下嫁呢?
朋友说她都懂,爱与不爱已经不重要了。她嫁人已然成为一种责任,她要做的不过是把这份责任承担起来而已。
朋友因为感恩,而忽略了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的重点全部放在她的家人身上,把自己的感受退居二线。但是换句话来说,如果她以后不幸福呢?这个后果要谁去承担?
我虽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却没有办法做到像朋友那样,事事以家人为先。我感恩回报父母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自身世界的发展。
记得上个月抽空回了一趟家,饭桌上免不了被妈妈唠叨:“该谈恋爱了,该考虑结婚了。”
我直接坦白我的所思所想:“在你们老一辈人的观念里,可能女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嫁个好人家。先不说现在所谓的好人家不多,我个人觉得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妈妈问:“那你想做什么?”
我:“以梦为马,浪迹天涯。”客死他乡(愣是没把最后四个字说出来,不然肯定不能愉快的吃饭了。)
妈妈还是不死心:“那结婚呢?你要什么时候考虑?”
我:“怎么说呢?婚姻于我是附加题,不是必选题,我的人生不会因为没有婚姻而得不到满分,但是如果遇到了,让我得到更高的分数也不错。”
我不知道妈妈是否听懂了我的意思,不过谢天谢地的是,我回去过了几天平静又安稳的日子。俗称猪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
在我看来,结不结婚跟报答父母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心平气和跟父母谈谈自己的看法,他们总会理解的。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嫁人,不也是一种喜欢女儿幸福的表现吗?只是时代在变迁,我们对于幸福的概念和父母对于幸福的理解,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说是父母在逼迫我们过着他们眼中所谓的幸福生活,不如说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所以才会在父母的压力之下,选择了一种自己可能不会喜欢的生活。
古时嫁人是女孩子的归宿,现在,我想,女孩子真正的归宿是自己强大: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遇见爱的人,不会去计较物质得失;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失去爱的人,也不至于世界会崩塌;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没有遇见爱的人,也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而这些强大,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你把自己足够放在心上。把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摆正,方能看清你脚下的路和前行的方向。
一句話:不要忘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要负责的,其实就只有你自己的世界,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