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中年的80后
如果要给上周末定一个主题的话,我想“朋友”最合适不过。周六那天我们几个在北京的高中同学今年第一小聚,周日我去看望了刚怀孕的研究生室友。
高考后,我们班有7名同学来到北京读书。从那时开始,就定下了不成文的规定——每年至少聚一次,一直延续到现在,掐指一算居然有13年的时间了。直到今天,我还仍能想起2005年的国庆节的一天,我们几个站在J的母校——北大医学院西门留下的那张青涩身影的照片,可惜之后再也没有合影了,甚至连这次聚会一直喊着“全家福”,结果仍然忘记了,只能等下次重聚。
这十多年,我们陪伴着彼此走过青春,成家立业。这期间我们欢送过去美国交换的N,探望过F来北京看病的父母,一起挤进过熙熙攘攘的校园招聘会,也前后出席过所有人的婚宴,同时也目睹了从孩子荣升为父母的蜕变。是的,我们既是彼此生命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如今,距离老H跟我说“我们已经认识十年了”,现在又多了六年。我们这群85后,被时代追赶着,终于,步入中年。
与所有步入三十而立的人一样,我们同样面对着生活带来的考验——不能承受其重的房价、即将步入七年之痒的婚姻、需要平衡各种关系的家庭、到底是选择坚守还是离开的工作......我们开始学着笨手笨脚地应对,但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

焦虑的孕妈妈
周日那天我去看望刚怀孕的研究生室友G。她毕业后就在央企工作,生活、工作都很稳定。刚毕业的头几年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经常出差。今年刚刚怀上宝宝,本想安安稳稳地生养孩子,没想到公司宣布改革,新的政策将施行末位淘汰制,同时工资直接与绩效挂钩。面对这份不小的压力,虽然不断地提醒自己,现阶段以胎儿为重,但每当想到当下的处境和不确定的未来,不免心生焦虑。
希望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中,又担心失去核心竞争力被社会淘汰,一方面希望拥有稳定的生活,另一方面又不想失去自己的社会价值,在生活与事业、稳定与拼搏、自己与家庭、现状与理想的权衡中,我们这代女性背负着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夹缝中努力寻找突破口,同时,也避免不了焦虑。
由于还有其他事情,并没有谈太久我们就匆匆告别。临别前,G跟我说,她最近几乎看了我所有的文章,觉得自己的现状很类似我曾经的经历,她很高兴地看到我现在已经走出困境并且走得很好,同时也希望我能给她提一些建议,帮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说来惭愧,我并没有G认为的那样优秀,但是,在过去几年中,我可能比我的朋友早一些碰到了生活给出的难题,在读书和自我探索中也因此积累了一些心得,现形成文字,分享给她以及有同样需求的朋友。
如何消除我们的焦虑
1.关于家庭
家庭是我们生命中的“高尔夫球”(详见如何安放我们的幸福——情人节里谈“幸福”),需要我们首先照料好。
我认为,维护家庭和谐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条: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最重要,其次才是亲子关系。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夫妻关系建立好了,亲子关系自然会好;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看得很重,要向巴菲特学习经常性推翻自己最重要的观点。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为非常小的一件事争吵的面红耳赤,甚至演化为感情危机,归根结底是我们固执于自己的观点却没有考虑对方观点的可能性。
举个我们家的例子,我和LG一个是理论家,一个是实践家,之前我俩谁都不服谁,但最近我在看《反脆弱》的过程中,发现作者其中有个观点,大意是理论和实践其实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理论是从人们的自由探索和实践中得来,但是无法直接指导实践。我一下子就顿悟了,原来自己一直坚持的并不一定正确,后来我跟他讨论这个发现,他居然说,其实你发的内容有些还是能给我启发的。
如果都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矛盾会少一些,思考也会更全面一些。
用爱来化解矛盾而不是改造,对待伴侣要有同理心,并用心聆听。
夫妻间深入沟通是一种能力
我有个朋友特别好玩,她说,他们夫妻俩有一次在车上聊天,讨论到“混”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我朋友问她LG,我哪里“混”了?她老公立马来了一句,“你知道吗,你每次跟我打架时那种要掐死我的样子真的挺混的”。
每次我想起他们来的谈话就觉得很开心,这才是真实的婚姻生活。他们之间的谈话看起来像是开玩笑,其实也是一种深入沟通,通过这种沟通,他们能找到影响夫妻关系的问题并予以修正,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夫妻间最忌讳冷漠,不交流和对已存在的问题置若罔闻。
总之,婚姻需要我们去悉心维护,所谓“家和万事兴”,稳定的婚姻能给我们带来其他方面的机会。当然,如果夫妻之间发生了致命性、不可挽回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去做好最坏的打算,勇敢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同时心怀美好,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2.关于事业
相对男性来说,大部分女性的事业心都没有那么强。但是,一份能体现我们价值的事业,我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份工资,更重要的是一种被认同感以及由此带来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机会,切忌退缩和被动,积极的态度会给我们带来好运气;走出舒适圈,有意识地多给自己一些挑战和尝试,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人生的体验,都会有它的意义;找到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运用二八原则,把80%的时间用在20%的事情上,刻意练习,静待复利效应;给自己树立目标,你必须成为所在行业前10%的人,才能拥有竞争力。如果有难度,可以参考李笑来的“多维竞争”模型,在多个领域精耕,利用自己的多维优势取胜,但每个领域也应该做到前60%。
对于女性来说,在事业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某个岗位或者不能兼顾家庭。我曾经看到一句话非常精辟,大意是,工作和生活从来不能平衡,只能制衡,就如同你看到芭蕾舞演员在不停地旋转,实则是她在用小步切换。我们也需要具备面对不同场景快速切换的能力,相信每个人都能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实现自我。
3..关于自我成长
前两天看了雾满拦江的一篇文章,他说,决定人与人差距的五种能力分别是: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为人亲和,做事尽责。也可以概括为“做个温和娴静的人,做好每件应允之事。”
我认为在自我成长的的道路上,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这五种能力,我们还需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断提升认知系统,即底层思维能力,此外还要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比自己大的东西,比如使命、责任,形成稳定的三观。
说起学习,不只是要多看一些经典的书籍,有时间和精力的话还要多去一些地方,让自己的灵魂和肉体至少有一个在路上。多经历、多实践,不论成败,都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立体而多彩,当有一天我们要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不会有太多遗憾。
此外,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关注品格的培养,正如《穷查理宝典》所说,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品格不高的人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们要乐于助人,因为只有你成为了别人的贵人,你才能遇到更多地贵人。
最后,推荐几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少有人走的路1》、《品格之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凸法则》。
祝舒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