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否认绝大多数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很多父母爱的方式是盲目的,是不科学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心态在中国家庭很普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样就习惯性地造成了很多父母用力过猛,对孩子的成长干涉过多,而扼杀了孩子原本学习的天性,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我们需要好好想想,孩子为什么能把最难学的中国话学会了?
就是我们允许孩子不断地尝试,父母不断地鼓励,孩子说错了父母会哈哈大笑,感觉很可爱,在这样和善的环境下就学会了。
而我们到了辅导作业的时候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孩子的错误不再那么正常,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再感觉可爱,而是用严厉的语气回应,孩子开始害怕。
父母越急躁严厉,孩子就越学习不好,因为孩子需要耗费巨大的注意力和能量去处理父母的怒气。
所以我们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加强监管把孩子盯得死死的,而是放松,相信孩子的学习力。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良好的环境,给予积极的反馈,对孩子学习犯的错误不要那么严肃,要积极地鼓励激发孩子去探索、发声和交流,来激发他们的潜能。
我们大部分父母内心里是想让孩子听话,所以“听话”成了口头禅,孩子听话就没事,要是不听话就生气。
我们需要的不是逼迫孩子记住几首诗,记住几个公式,而是呵护孩子热爱学习的心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不要感觉孩子没有写好作业就是给自己丢人了,不要让自己的面子欲望扼杀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和游戏一样充满乐趣。
放弃自己固执的欲望,不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开始就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长。
要是已经对孩子的成长干涉过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那首要目的就是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让他再次有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耐心守候,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