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给了我一些错觉,我本以为是写关于认知思维的误区相关的,原来是一本心理学向的书。
作者Alex Pattakos and Elaine Dundon师从世界著名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 ,这本书是维克多《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延续。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奥地利犹太人,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他的亲人和妻子都在集中营囚禁期间相继去世,他在集中营里熬过了三年的时光,正是因为在集中营中的悲痛经验,反而使他发展出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他创建了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 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另外两个学派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这个心理治疗体系的主旨是“意义是存在的基础”。
而《思维的囚徒》这本书就是对维克多意义疗法的一种具体的阐述,主要是帮助大家找到人生意义的探索路径,发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什么是意义?
书里面的定义是: 意义是“与自己的本性和核心本质达成的共鸣”。
当没有读到作者对“意义”的定义的时候,我以为会将道德联系起来。因为“意义”这个词在我们平常的理解来说,是一个抽象且富有哲学意味的词。当我们讨论起“意义”的时候,仿佛要上升到一个道德的高度,和形而上的角度。事实上,看了作者写的定义,我觉得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个体的东西,人的本性和核心本质各不相同,如果我们试图在自己身上找意义,那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找到,而我们人不是孤立的,在群体里面找到意义呢?那也还是要到人性共同的地方来找,一定是跟道德和约定俗成的社会原则相关的。也许作者想跟我们探讨的就是从个体出发,找寻自己人生的意义吧。
本书对维克多的理论归结为七个核心原则:
1 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 2 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3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4千万不要违心做事
5从远处审视自己 6改变你的关注焦点 7要敢于超越自己
书后面介绍了发现生活和工作意义的三要素:
O: 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P: 对从事的工作有崇高的目标
A: 用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
书里还是介绍了很多实例的,但仔细读这个“意义”体系的内容,恕我直言,其实这些道理,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已经广为传播了。随着这些年心理学理念的普及,不管是书籍还是网络传播,很多人对这些观点都不陌生了。
但真正的问题在哪儿呢?难道我们不知道应该为了自己的人生找到意义吗?
不是。
问题是:知道了,做不到,或者说很难做到。“道理都懂, 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类似本书这一类的书籍,都是告诉我们why, what,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去寻找意义,它能帮助你什么?
...但是how???
例如,书里说,在工作上面,要建立和同事的友好关系和有意义的联结。对的,我们每个组织里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使命感,有团队合作精神才能让每个人觉得这是工作的意义。然而,仅仅这一点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果说做不到这样是因为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达成协作,那就不能单单从个体角度出发了,那就是组织文化的角度,甚至是社会角度。脱离了大环境的个体意义,只能称之为自洽。
我们到底要怎么才能做到?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本书就能说清楚的,也没什么统一答案。具体到每个人,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的。学习了书里的理论,最终还是要在生活的鸡毛蒜皮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