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冷玉斌老师的《教书·读书》。
作者摘录的张枣《<野草>讲义》的两段话,也深得我心。尤其是后一段。
“诸位阅读文学要带着自己进入,带着自己的心智、知识敏感度、情感,在任何角度进入,这是形成批评的重要突破口,阐释不会终结。”
“我们要永远反抗一种权威化的、意识形态化的对文学的阐释。因为那样我们没有真正读到我们自己,一个文本永远都是对我们敞开心智的。这就是文学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作为未来文学工作者、文学批评家和文学阐释者最终要阐释的意义,这就是你所能给的一个文本意义的全部。”
斜体字部分说得太好了,阅读文学作品,带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个人情感,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生命流动。
“我到了新西兰一个小岛上,把身体交给了劳动。四年之后,有一天,我忽然看见黑色的鸟停在月亮里,树上的花早就开了,红花已经落了满地。这时我才感动我从文化中间、文字中间走了出来。万物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你的心里,一阵风吹过,鸟就开始叫了,树就开始响了。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
——顾城
这段文字真是太美了,忍不住反复诵读了好几遍。“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这一句,更是令人发省。美丽的文字,美丽的世界,都来自美丽的生命。万物皆如此。
忍不住找了这段文字的出处,一并记下。来自顾城的散文《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名字就充满着哲思。
另有一篇,提到左方先生的《钢铁是怎样炼不成的》,其中左先生回忆自己在北大读书的经历时,提到了朱光潜和冯友兰先生的不同授课方法,以及吴组缃先生“常讲常新”的治学精神;也令我汗颜。曾经的“宗师”们对待学业的严谨与负责,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真的是太难得的。此书,我也有必要找来读一读,先列入书单吧!
2015年正月初五这一篇,提到毛尖、傅月庵对谈“读书”,摘录如下:
“若能跟作者对话,开始时重点也许是这个,可聊着聊着,很可能就岔出连你自己都想象不出来的精彩道路来,行行复行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那是读书的理想状态,快乐得不得了。《水浒传》序言里说:“快意之事莫如友,快友之快莫如谈。”书是朋友,痛快的朋友、让人有快感的朋友,都是聊出来的,做为一名读者,你得跟作者“对话”,可千万别“听话”,俯首听他“训话”了。”
忍不住暗暗叫好,这不也印证了前文提到的对权威化、意识形态的文学阐释的反抗吗?精彩至极。
山本玄绛禅师于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深有道理,忍不住想:我自己究竟被唤出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