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讲东亚做题家的从小培养,就是父母万事包办、只要孩子好好读书。没有对天性的培养,只有对成绩的不懈追求。气氛压抑、情绪阴沉,夸奖很少,主要出现在得到好成绩的时候,而且还要带上一定的打击,防止孩子骄傲。
文章说这样的父母是出于好心,但是不懂得方式方法。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性格阴冷、压抑,喜欢阴阳怪气地说话,自作聪明却缺乏自信心。
他们自己觉得“都是为孩子好”,实际行动上也有很多付出,要去责怪他们很困难,会弄得他们很着急、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一片好心、辛辛苦苦,到底做错了什么?
做错的地方,我觉得,是他们没有考虑过孩子该如何反应。在我的感觉里,选择只有两个:第一,是老老实实遵从他们的指导去生活;第二,是把他们彻底丢掉,做白眼狼。没有第三个选择。
我尝试过跟他们讲道理,不管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讲理这个概念,什么个人天性、选择自由、性格适合,不懂!他们只想给我东西,然后要我听他们的,我不要不行,我要了不听他们的也不行,就是白眼狼。口头“关心”、削水果、房子首付,都是这样。都是有代价的,强制交易。这是他们用来拴住孩子的方法,而且最可怕的是,别人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他们得到了受害者的角色。随着我延迟的个人性格探索的进展,第二个选择越来越显得比第一个选择更为合适。
我发现我就是被照着这个模板培养长大的。自打从学校毕业以后,这个循环被打破了,没有考试这回事,也得不到父母在得到好成绩时的表扬。家庭关系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持。我硕士毕业后还保持着这个惯性,多考了2年CFA三级,结果都没过,才引起了父母的担忧(怎么不快点去找个好工作)。
确实,从我的情感上来说,我的内心其实是充满被压抑的仇恨的。缺少玩耍的童年、缺少同伴和恋爱的青春期,没有在最合适的年纪发展出自己的个性。缺乏主见,不会自己做决定。自尊心特别强,意见特别强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缺乏同理心,情商低,不光容易得罪别人,而且自己常常心情沉闷。
文章里还提到长大后,终于从读书的牢笼中挣脱出来,第一次接触到自由,反而不知所措。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反而不知道想要做什么。
我来到村里后,确实有这种感觉,持续了好几年。明明外面大自然、户外活动很多,但是还是整天躲在房间里,看电脑、看手机。
我逐渐逐渐有出去拓展,比如有学着射箭,也有在公园、树林里散步。
待人接物方面,我也慢慢在各个小地方,从他人的细微抗议中,发现自己对人不够好的地方。因为别人一般都很好,没有什么让我有意见的地方,所以我发现影响到别人时会感到不好意思。
我现在性格很好吗?从日常接触的表面上看,很有礼貌、谦让他人,走路让人先走,开门给后面的人扶门,时时把“请”和“谢谢”挂在嘴边。从社交媒体上看,性格更差了,整天或者扯东扯西,或者骂骂咧咧,恶劣了很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日常的更好,是我在接触到更善良的为人处世后,主动的学习,逐渐构建自己新的身份。社交媒体上的更差,是过往压抑的负面情绪逐渐从潜意识浮现到意识,曾经朦胧模糊的负面感情具体化、形象化,看得越来越清楚;以前的外部规制都消失了,我自己内部的自律还没有构建起来,所以发泄成为了最合理的选择。
我想起之前做美容院做祛痘。做的时候脸上痘痘的爆发特别严重,皮肤毛孔打开,底层的油脂都冒出来到表层。做完以后,就没有怎么再发新的痘痘,半年、一年左右了吧,到现在都状态很好。用类比的方法,也许我的性格也会是这样吧,希望,也努力。
东亚做题家是我的原生状态,但不需要是我的永久状态。我有,也可以运用,我的自由意志,去探索、去选择。回头了解年代差异,理解父母的时代局限性,理性上肯定拒绝他们的大部分意见,感情上对他们宽容一点。回到我自己,我的新身份会是什么呢?一个更均衡的人。知识、教育本身并不是什么“坏”的东西,坏的是把这些作为唯一追求、过分执着。对成年人来说,钱也是这样。
也要锻炼身体,也要独立思考,也要努力争取,也要照顾他人,也要了解世事,也要保守自己。慢慢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