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生里的某一刻》,很多个某一刻,让我们变成更具体的人

《一生里的某一刻》,很多个某一刻,让我们变成更具体的人

作者: 秋贰三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6:02 被阅读0次

    今天,我想给刚看过的《一生里的某一刻》这本书留下些文字。

    我们一生里,总有某一刻,是被雕刻在生命里,值得被永久铭记的。

    《一生里的某一刻》,这本书是在云朵那里淘的,纯粹是被书名吸引。

    放入4月书单后,突然觉得作者张春很眼熟,然后在关注的作家舒明月微博上看到她关于张春的介绍:

    张春是我最喜欢的年轻作者之一,散文集《一生里的某一刻》是这几年所读到的最优秀的一本散文集。张春虽然不怎么写小说,但她散文的节奏架构比小说还要好。她的文字风格,总体来讲有台湾散文家琦君的那种童真、温柔敦厚,但在趣味方面又更足,文字里更有一股机灵劲儿。不用什么华丽词藻,不用什么特殊句式,也很少引经据典,但滋味可以非常丰富。这是我最为佩服的一点。

    这段推荐文字,让我记住了文字风格童真、温柔、趣味很足、机灵劲儿。

    再看到舒明月讲张春的《一生里的某一刻》,是节选了书中《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片断: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吃鸭脖子应该持续地吃下去,以免要洗手擦手,由于麻烦而扫兴。我曾经独自连续四小时不动弹地吃鸭脖子,在一个正在装修地面满是灰尘的空房间里,坐在唯一一张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

    这段对于吃鸭脖子的描写很生动形象,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把骨头一节节分开,啃完白骨吃软骨,这一串动作描述,我看下来只觉得自己正在粗鲁地啃着鸭脖,吃的时候是这么个吃法,但到写的时候,估计我就只能写出“吃得嘬嘬响”“鬼扯手一样停不下来”这种烂大街的词汇了。

    待这段记忆与现实重合,提升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瞬间觉得它在那么多待阅读的书中耀眼了几分。

    上周把这本书看完了,现在来讲讲我喜欢的那些部分。

    《一生里的某一刻》是作者张春的随笔作品集,全书把所有的散文以内容归类分为4个部分:你好,小地球;梦境仓库;我和她;世界尽头的风景。

    你好,小地球

    这部分讲的是张春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以及对所接触过的事物的感触。看前几章,我觉得就是一般散文的温柔细腻腔啊,但直到看到舒明月提到的《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这章,我读来觉得在她笔下的各种食物,借由她的描写,都在我的嘴里走了一个小幕场。

    从白开水到可乐,从橘子到蚕豆,从薯条到旺仔小馒头,从鸭脖子到糖炒板栗,这花到那花……粗略数了下,张春写了38种东西的吃法,对,只能说是东西,不能说食物,因为她还写了狗粮比猫粮好吃……

    她写白开水:白开水要刚好烫嘴的温度,但是不会真的烫到人。微微感受到滚过嗓子的温度。最好是用力喝到满口,让烫嘴的开水轻轻烫到整个口腔。

    她写可乐:玻璃瓶装的可乐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冰粒的时刻。上上下下都是浮着那种冰粒,不管是大口还是小口都可以吃到它。那是梦幻可乐。

    她写炒土豆丝:一根一根一截一截吃,比整筷子按到嘴里更好吃。

    滚过嗓子的温度、轻轻烫到整个口腔、柔柔软软冰粒、按到嘴里,这些词,每一个字都很日常,但被张春组合在一起,句子马上就有了温度,从上到下透着一股小孩子般的机灵劲儿。

    印象最深的是她写吃野蔷薇的嫩枝,剥开皮放到嘴里嚼,甜丝丝的清凉味道。吃它不能舍不得,因为在手里握久了会变软变热,就没有那么好吃了。

    额,这个,不是我们小时候在山野路边吃的刺苔吗?上学放学,出门玩耍,哪个小伙伴们手里的刺苔数量多,根根肥大,他的自豪感是要爆棚的。

    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小学时期的山野零食,长到初中,就不再好意思当众去摘刺苔了,但在无人处,碰到几根肥大的,也还是会偷偷地扒了皮享受下这甜丝丝的清凉味道。

    这些小野味,勾着味蕾,让我又想起了那些满足感很低、幸福感很强的儿童时光。

    梦境仓库、我和她

    这两部分,在我这里是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的,写的是张春的家人和各阶段遇到的各式各样的朋友、看到的人。

    她写朋友阿紫很爱钱,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所有事情在她眼里都有价格;

    她写朋友F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经常不穿内衣,在床上抽烟,经常打翻盛着水的烟灰缸,生活有些不能自理的样子;

    她写朋友发条,明明十分清纯却装得很色,老是躲在网上写狗屁不通的文学;

    ……

    张春可以说是学画画出身,画画,讲究抓住事物的形神特点,这点,和写作有相通的地方,这也是她在写人物时,没有用华丽词藻和特殊句式,抓住人物特征就能让人物丰富立体的原因。

    我边看边想:不知道她朋友看到自己在书中是这样的形象,是否会生气不再和她联系?

    像我这种瞻前顾后的人,大概是不敢也不会把身边人写成这样的。

    每个阶段遇见的人,变成朋友,在一起厮混时光,等到各自成长,遇见各自的生活,离开便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不必强诉离伤。

    在字里行间却有一种滋味儿,很丰富很充沛,读来让人很有代入感。

    看到写哥哥的这一章,我们这种有兄弟姐妹们的人看起来很有感觉:那些为争抢好吃食物花的各种花脑筋,为了独立一个而去拉拢另一个的时刻,非常恨的时候也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想法,离家出走的戏码也上演过……

    到最后,我也很相信虽然我们之间无法陈述。

    当命运之轮向我们碾轧时,最先向你伸手的,是兄弟姐妹,当承受亲人离开的痛苦时,有人一样痛苦并理解你的痛苦,这就够了。

    世界尽头的风景

    这部分的内部,基本都是张春自己的经历,那些接近死亡的病痛,那些差点放弃自我的抑郁症,亲人和挚友的离世,这些人生中的点滴坎坷,都让她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减少了伤春悲秋,变成一个具体的人。

    当可以忍受孤独,接纳绝望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就会慢慢找到全部的自己,哪怕生命走到尽头,再回望一眼,一切都不重要,就都能放下了。

    张春参加马拉松,在跑步中和自己的身体、意志对话,在思想跑通后认为:干吗非要走完呢?然后在最后一公里上了收容车。

    张春说:一些秘密穿透欢声笑语进入我的寂静,我想我发现了一些真正的秘密。那些秘密就藏在我的身体里。最初的,直接的,不可思议的,在此之前我从未真正相信过的,属于我一个人的身体。

    张春在这章里写到“黑格尔说,物种由它消费的事物来定义。”

    我们,也是由我们消费的事物来定义的。

    你喜欢什么,并为之付出大量精力和金钱,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曾被一句话击中“不阅读只能过一种人生,阅读能过千种人生。”

    这一生,我只是我,我想体验千种人生的过法,通过千种人生,去看世界的千种面貌。

    每读完一本书,摘抄一些好句,写一些关于书的文字,才会觉得这本书真正读过,可以拿起另一本书了。

    算是给已读书籍的一种交待,或者是阅读的仪式感吧。

    我把书中千种人生看到的千种面貌,以读后感的方式分享给你们,可好?

    (《正面管教》有19章,读书笔记太庞大,只能往后排了,虽然它会迟到,但不会不到,哈哈。)

    🔶撰稿:秋贰三

    🔶图片:Sherry、秋贰三实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里的某一刻》,很多个某一刻,让我们变成更具体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cj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