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理如衡照辞若镜,
济人用枻度己以绳。
作者:鲍源深(1811——1884),字华谭,号穆堂、澹庵,安徽和县西梁山镇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人称“鲍探花”。后改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官、纂修官。著有《补竹轩文集》。
款识:吉午世大兄雅鉴;穆堂鲍源深。
赏析:
这幅联的落脚点在“衡”“镜”“枻”“绳”四个字上,可以媲美于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衡”是交易者在市场估测重量的意思,“权衡”一词就是通过“权”(秤砣)来保持平衡,使交易公平。而“镜”的主要作用是“正人正己”。
此处“平”应与“评”通,上联意思是品评事理应该保持客观,品鉴人物或作品也要不偏于个人憎恶,时时如照镜子一般。评理若衡,照辞若镜”是写作文学评论的准则。清人梁同书有集《文心雕龙》句联“平理若衡照辞如镜,动墨横锦摇笔散珠”就是指文学评论的。
下联讲济人,就是帮助人要用枻,审视自己要用绳。 枻,就是舟之船桨,指代船,划船。古代交通不便,遇水则需渡船。《楚辞》里有“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之句。但是,济人用舟楫还是境界不够的。《孟子》里讲了这么个故事:子产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闻之曰:“不知政也!不如以时修桥梁。” 修桥济人的意义更大,如诸葛武侯所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绳子的主要功能是校直以便尺子划线,“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看过传统木工干活的人都知道有个工具叫“墨斗”,能拉出一条绳子来弹墨线。所以引申为“标准;法度”,如“绳尺”,以及“约束;制裁”如“绳之以法,断之以刑。”
这幅对联整体上是宣扬儒家为人处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准则,以及济世救时的思想。
楹联赏读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