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如今在如火如荼地运行中,但是如何进行?依然是许多老师的痛点,面对整本书,必须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混沌走向清明,从感知—印证式阅读走向分析—论证式阅读,让思辨性阅读真正发生。
以思辨读写切入整本书阅读,就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考提供适切的方向、路径与抓手,提供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标准。
“三题定位”,母题、议题与问题,定的是课程的方向与内容,定的是教学的框架与抓手。作为一个课程策略,其目的在于将阅读的过程就转化成为思考的过程、建构的过程、发现的过程,让经典资源成为学生文化与精神成长的资源;作为一个教学策略,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辨读写,以读写推动思辨,以思辨推动读写,最终达成读经典、练读写、学思维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效益。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对现有语文教学理念与实践体系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而对教育者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挑战,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也会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冲击力。这样的挑战有痛苦,也有可能是凤凰涅槃。
整本书阅读需要每个执教者考虑下面四个问题:
一、价值评估:从文本价值到教学价值
二、内容确定:从文本资源到教学内容
三、文本关联:从独立文本到互文关联
四、教学方式:从体验阅读到思辨读写
一、价值评估
因为文本要进入教学,就要进行价值评估,这是对孩子们负责的一种做法。这既需要一般意义上的政治与伦理辨析,又需要文化与学术意义上的审查,更需要对文本的教育价值与教学意义进行专业性的评估。文本的价值审查,并非为了简单地否定与剔除,而是为了更好地思辨与汲取。
比如,《水浒传》入课堂引起的争议。因为《水浒传》里面含有的野蛮、丑陋、落后。是否适合孩子们学习,对我来说,并不喜欢《水浒传》,我总觉得太过暴力太过血腥,但问题是,文化的留存与传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无法拒绝客观存在的《水浒传》,它像空气一样渗透在我们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中,与其逃避,不如直面,但是如何教,如何进行《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教学《水浒传》,首先需要的便是价值的审查与澄清。可从三个方面引起关注。
第一,不断挑战人类的生命底线与文明底线,这是《水浒传》的原罪,无法用任何理由为它辩护。
第二,梁山好汉的社会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是畸形的,对于当代青少年具有腐蚀性和诱导性,不能不澄清,不能不辨析,不能不批判。
第三,从《水浒传》的題旨看,小说所表现的“忠义观”,不仅与传统家国观念相抵牾,与自由的生命意志相悖逆,而且自相矛盾。
解决好这三方面的问题,才不至于在本书的整本书阅读中丢掉了文本价值。
二、内容确定
审查好文本价值,再来思考一本书,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这就需要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的转化。面面俱到,不如有所选择。
学生的自由阅读固然重要,鼓励学生的多元理解也很重要,但是学生受限于自身水平,老师应当加以引导,我们必须尊重和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选择合适的角度、纬度与层次。
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阅读不可能走向确定;思考也不能宽泛无边,没有边界难以走向清晰;思维也不能没有明确的焦点,没有聚焦的思维难以走向精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