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潮》书评

《唐潮》书评

作者: 锋刃锋刃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21:26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商学院第13期28天新媒体写作特训营 第13篇 计2877字,共计16629字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了解大唐生活的入门读物,本书尝试从饮食文化、服饰美妆、居家生活、出行宝典、婚丧嫁娶、人际职场、文教娱乐、佳节风俗、城市建设、制度保障等十个方面,解读近百个与普通百姓。

    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力图重现千年前唐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进而探寻那个时代的本来面貌。

    自序中给我的灵感。写书的起源是作者李永志给女儿辅导历史课。在那当时,ta发现女儿对于历史的教科书学习仅停留在很浅的地表层。电视剧中的伪历史加教科书中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辅导后,作者产生了还原历朝历代关于百姓生活的想法。选唐朝写是因为大家比较熟知和喜爱。如疆域辽阔、丽质华服,开放自由的繁荣印象、诗酒风流、包容自信、女性的意识觉醒的文化气质,以及武则天、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熟悉的历史人物等等。这些内容看似熟悉,却像一堆冷冰冰的标签,让身处现代的我们,如同旁观者,无法引起更多共鸣。

    唐朝之胜,正如知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言:“开元之盛,汉宋莫及。”可见由李渊创建的大唐王朝的确繁荣至极。

    唐朝初年经历几任皇帝的修养生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在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唐朝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进入,促成了中外文化交融。许多外国人经由起点为长安城的丝绸之路进入大唐。不断的交易,大量的外来物品传入大唐,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外国人甚至扎根大唐,并带入了他们的异域生活习惯,传播了大唐是文化、物品和风俗。

    当时的唐人在美食、出行、服饰及婚丧嫁娶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变得更加密切,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

    这本书里有美食,有穿搭,有居家,有出行;有家庭,有婚恋,有职场,有教育;有娱乐,有佳节风俗,有城市建设,有制度建设和对外交往。这一切既与普通百姓有直接联系,也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

    一、有趣的主题。

    (一)唐朝人不喜欢吃猪肉,羊肉是他们的最爱。羊羔美酒多见于唐代诗人的笔端。羊肉是唐人的美食时尚。不喜欢猪肉,与诗人杜牧有一定关系。杜牧有一位特别爱食猪肉的好友,名为邢群。猪肉又称彘肉,豚肉,这位友人一日三顿猪肉,而唐人们很容易将猪和不干净的东西联系到一起。所以杜牧也看不下去这种事,随后就致信劝阻他:“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病风即现代的高血压,而到宋朝,苏轼自创的东坡肉,让民众重新认识了猪肉。到明末清初,达官贵人对猪肉的消耗量增加,把羊肉拋在后面。到现代社会,猪肉对民众的生活极其重要。

    (二)羊肉是唐朝人肉食的扛把子。

    《齐民要术》记载了不少以羊肉为主料或配料的肉食加工方法。例如肉酱法,普腊法,奥肉法,糟肉法,苞肉法等。总之,光靠后人字面推断,就可以见到,吃法甚众。流传于今的做法。:红羊枝杖、浑羊殁忽、过厅羊、绯羊、古楼子等多种。

    羊肉还有大饼与之结合的吃法。《唐语林·卷五·补遗》中,提到的。

    (三)唐人爱吃生鱼片,爱吃羊肉,这一风俗有北渐向南移,吃鱼尤其是生鱼片的习惯也渐北移。秋天多凉苗,野水多游鱼。张籍诗人这两句诗能形象地描述了唐朝鱼类的丰富。无鱼不成宴,至今。

    在我国南方仍有保留。唐代的渔民专事打鱼,他们是除去农民外很庞大重要的一个工作群体。唐朝里,鱼还有寄托感情的社交属性,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有习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代诗人孟浩然如是说。

    喜欢生鱼片的原因,唐人白居易《想东游五十韵》一诗中的“脍缕鲜仍细,莼丝滑且柔。”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唐人爱食生鱼片,因而不易消化,也容易生寄生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为正瘕,为固疾,为奇病。”警告世人多吃生鱼片易得病。

    唐朝人很少吃牛肉,因为。(一)朝廷禁吃。(二)耕牛是非常举足轻重的劳动力。自汉代开始,禁止屠牛,唐朝严格执行这一政令。所以牛肉虽好,却非唐人主流肉食。

    二、唐朝的主食与现代有何差异

    (一)粟米、稻、小麦呈现三足鼎立的状态。

      就在唐初税收政策中清楚的规定,唐人用粟,即小米缴租,每丁岁入数二石。

    (二)唐人是饼控。

    婚前我也是个“中式饼控”,婚后为孩子尝试做各类西式饼。重点是婴幼儿时期的饼干,其中玛格丽特是女儿最爱。手抓饼及其制品,如卷蔬菜,加肠,加蛋,加肉也是不错的花样翻新。

    唐朝人所食的饼分为胡饼,煎饼,蒸饼,汤饼,烧饼,髓饼,乳饼,环饼,薄饼,笼饼等等。其中,蒸饼,煎饼,汤饼,胡饼最具有代表性。赵璘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因话录》中有:“”唐人世重饼啖”来真实论断唐人爱饼。

    作为现代人的我,85后,生活在21世纪,光听、读这些饼中精品的名字,心中就已经跃跃欲试,跃跃欲食啦!白居易都在说:“午斋何简洁,饼与蔬而已。”唐人面食搭蔬菜,在这一部分,我震撼的发现,汤饼就是现代人的水煮面条,面片等。唐人口中的汤饼竟然被叫之为“不托”。这就是欧阳修的结论。唐诗中有相关记载:“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据《太平广记》:“……宿一村店,其日雪甚。令主人造汤饼。”意思是:在一个雪天,有一位唐人露宿一个村庄的旅店。

    他要这家店的主人给他来点汤饼。

    另外,生日时用汤饼庆祝相当于现代人的生日蛋糕。清金埴《金香说》中记道:今人生朝,设汤饼宴客,在唐时已行之。”唐朝医书《食医心鉴》中提到以饭养胃,可用汤饼治疗脾胃气弱,见到食物呕吐和瘦弱无力的症状。体现药食同源。

    另外,胡饼也是大唐流行的时尚主食。该饼自

    汉朝起由西域传入大唐。胡饼有点类似在某种容器中烤熟的饼。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舟》中言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唐朝人爱吃胡饼,寺庙和百姓中都流行这种饼。原因其一是胡饼耐贮藏。

    原因其二是吃起来易饱。

    唐朝人的饼中精品为五色饼。记载于《酉阳杂俎》:刻木莲花,籍兽形按成之,合中累积五色竖作道。名为斗钉。色作一合者,皆糖蜜。此饼真精致!我赞叹道。

    (三)米食的爱好。

    小麦做饼之外,米食在唐人眼里也是不可或缺的。饭是蒸或煮熟的谷物,南方有饭稻羹鱼的饮食习俗。唐人主食有:稻米饭、粟米饭和什锦饭。

    唐人吃粥也很普遍,正如入堂求法巡礼行记中提到:“山村县人,殆物粗硬,爱食盐茶粟饭。”即为此证。

    唐人所食的粥也很普遍,一般是颗粒食物,分为两种:1、以整颗粒进行熬制。2、以碾碎的粉熬

    制的。用梨熬粥,可以治烦躁。《全唐诗》中记载了白居易的食疗方法。“乳和地黄粥。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即为牛乳(黄牛或水牛的乳汁)与梨、粥一起熬制,能治病。李时珍记载于《本草纲目》中“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

    笔者认同此观点,中华饮食文化在唐代进入一个花样繁多,推陈出新,精致制作的时期。主食的变化特别的体现出了时代的变化。

    三、进餐方式在唐朝发生哪些转变?唐朝社会的会食风俗。

    唐朝开启千年“会食”。

    会念即为人们围桌而坐就餐,但仍延续分餐的办法。《唐会要》记载:“贞观4年12月,诏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

    这是食堂就餐的雏形。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勤勉,忙于政务,退朝为中午,官员上朝太早,时间被拖延太长,大家误餐了,所以李世民下令,官员们下朝后可享受一顿免费的工作餐。餐饮家具的演变是会食习俗的重要推手。但唐朝的会食与现代的聚餐仍有差异。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源自该书《唐潮》,侵删。

    唐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潮》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fs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