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上了一部电影,一起去看看?”
“哦?什么电影呀?”
“老师好”
“走吧,去看看。”
与友王君之间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那部电影,也早已成为了一段很久的记忆。那时候呀,不懂得外面的世界,不晓得未来的样子,在校园里各自谈论着各自的梦,各自憧憬着各自的未来。当再一次回顾那段日子的时候,才会明白,原来,已经走了很远的路。而那一声,“老师好”,在走出校园的时候,成为了青春中的一段再难回到的从前。
已经很难记得,电影当中的情节。但影院中的一件事情却很无奈。我提议道:“不如买桶爆米花吧”买是买了,可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我一个不下心打翻在地。“还有半桶啊,真是可惜了”却也只得作罢。一间教室,三尺讲台,台下的,有着很多双渴求的眼睛,那些我曾经知道的,不代表台下的他们懂得。当有一天真的成为了老师的时候,当身份转变的时候,才会明白,台下的他们,多么像从前的自己。
《老师,好》这部电影上映的日子,是在我尚未成为实习老师之前。友王君,之所以想看,也是因为对于“老师”这个身份的期待,我呢,亦是如此。记得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历史遗址考察时,曾和王君聊到过。“你说,如果有一天,95后当了老师,课堂会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是你,你能承担得起'l老师'这个身份代表的责任吗?”他告诉我:“你不用想那么多,当你站在了讲台上的那一刻,你也就明白了'老师'这个词的分量。”
舍友w,是能够成为像电影《老师,好》中的那个老师的。教室里,知识的传递如同火炬一般,在那间并不大的天地内,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在大学时,杜小安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一处别开生面的课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当我,换了一个身份以实习历史老师的身份,走进那间课堂时。亦是在不觉间,会想起杜老师的第一堂课,那时候的自己,与成为实习老师时的自己,又会有着怎样的不同,能否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我的第一堂课,印象是极其深的。讲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看着那些孩子们的眼睛,似是与从前的自己对话。总是想将自己所知,都讲给他们。却也未曾想到,是否听得明白,能否理解得了。历史学出身的人,都是有情怀的。吾师刘君如此,我亦是如此。他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想来,他们也是我的最后一批学生。是以《新文化运动》作为我的最后一节课结束,当我们作为实习老师来到那陌生的校园时,他们是可爱的,也是开心的;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心中的不舍是有的,他们的不舍也是有的。“冯老师”,这个称呼,也只会出现在他们的口中。
“原来,我也曾被称作冯老师呀”。那一声“老师,好”,成为了记忆中的画,那一段从前的记忆,成为了时间长河之中的一段微弱的浪花。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三尺讲台,一间教室,一张黑板,那些教室,并不陌生,那些书本中的亦十分熟悉,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坐在课桌前的青春的笑脸。日子很长,时间很快,快的来不及追寻,就已经都走远了。
或许,只有在某一天真的成为了一位老师的时候,才会理解老师们曾经的良苦用心,无数次春去秋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当看到了空荡荡的教室的时候,再没有了“上课,起立”。当到了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从第一个学生,到最后一个学生,是三尺讲台支撑起来的却是三十年的人生,当到了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一切又都顺其自然。年年课本如旧,听课的人却早已变了样子。“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不知道,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又能留下些什么。只是希望,不再只是希望试卷上的对与错,更应有着一份国与家的情怀。不忘记那些曾忍受的屈辱,我们,有着我们的使命,我们,都在负重前行着。”
“老师,好”
愿我的朋友们,在各自所在的城市
载其心,传其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