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在的小区门口附近有一条很热闹的小型集市街,一到下班时候街两边摆满了小商小贩的摊位,基本上以吃食水果蔬菜为主。这条街市是附近居民自发形成的。
据了解这附近周围的地方本来是一个叫赵村的都市村,曾经也是租客云集的繁华之地,各种店铺林立,尤其是下午下班时间以后,更是热闹非凡。后来响应市政府都市村改造,村子拆了,原来的村子所在地上建起了商品楼房,标准化纯住宅小区。原来的各种商铺也没了,但原来村里的老住户都回迁到这小区附近的一个专门的回迁小区,叫作赵村新村。
老村没了,商铺没了,集市却自发形成了,选了一条辅道,白天也有一些卖菜卖水果的商贩摆摊,基本上都是固定的那几家。但一到下班时候,摆摊的就多了起来。尤其是其中一个打烧饼的摊位,格外引人注意。
其他卖菜卖水果甚至卖小吃的的到处都可见,唯独这家烧饼摊很有特色,极为少见。他家打的是豫东高炉烧饼,也可以叫红盖芝麻烧饼。因为以前都用高炉烧炭烤制烧饼,故而得名“高炉烧饼”。但现在不让烧炭了,都改成了用燃气炉烤烧饼。虽然味道好像还是那个味道,但感觉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烧饼摊上看摊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一米六的样子,一百一二的体重,不胖不瘦,主要负责和面,捻剂子,撒芝麻,做好烧饼胚子。旁边还有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穿着一件白色体恤,黑色短裤,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他主要负责烤烧饼,经常热的满头大汗,穿的短袖体恤后背常常湿透。俩人看上去应该是一对母子。女人手上甚是麻利,男孩手头也不示弱,俩人配合的很是默契。
有一次下班后我去买烧饼,人不是太多,跟他们聊了一会。交谈中了解到,男孩今年刚满十八,刚考上省会,也就是现在这个城市的一所大学还没去报道。女的正是他的母亲,今年也才刚刚四十岁,但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像是四十五六的样子。脸上的皮肤被晒得黑红红的,但穿着短七分裤下端露出的白皙小腿泄露了她皮肤真容。看的出来,这曾经是或者仍然是她固有的优势。
母子俩在这附近赵村新村租的房子,住在一楼,方便车子出摊。一室一厅,带厨卫,一个月800块钱,水电费另算。听他们讲,他们是接别人的摊位,之前他们是在老家县城那边打烧饼,儿子也在那个县里上高中。
今年是儿子考上这个城市的一所大学了,做母亲跟儿子一商量才决定搬过来,在儿子大学附近的地方找了这么个摊位,打烧饼。也算是陪读吧。不过儿子也孝顺,暑假里几乎每天都陪着母亲出摊,即使汗流浃背也任劳任怨每一句怨言。他母亲说到这里的时候,一脸的自豪和开心,手上的动作也显得轻松了不少。
“干这活就是热,累,一天下来累得疼的很,这些天都是我儿给我按摩,不然这腰疼的受不了。咱这小本生意,也不能见天的去按摩店里吧。多亏了我这儿子,省了钱,还缓解了俺的疼痛。”做母亲的说着不禁露出满脸的笑容,虽然已经出现眼角纹,但这笑容异常灿烂。
男孩话不多,看上去是个很老实的孩子,那踏实的劳动风格,打破了我对零零后这个群体的惯性认知,实实在在地折服了我。多么优秀的一个少年,白衣“烧饼小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