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从海边回来就病了,重感冒加毛囊炎,让这个三伏天变得很漫长。
说真的,由于健身的原因,这十多年来我很少生病,别说卧病在床,连打针吃药都很少有,去年拔了智齿都不带吃消炎药。我也一直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所以行事毫无顾忌,直到这次在疲劳状态下连续奋战,长距离徒步+海上长距离游泳,使病毒有机可乘...
人只有在生病后,才知道健康的可贵。养病期间,我的微信收到了前段时间参加基因检测的结果。
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
自从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我就一直想探索关于身体健康的秘密,总想要做一次全面的检测来了解自己。正好前段时间看到我的教练陈柏龄也在推荐,于是我选择了这家名叫微基因(WeGene)的检测机构,它的检测内容除了检测你的祖源信息,还有运动基因、营养代谢、健康风险以及遗传性疾病等,检测项目有200多项。同时,它支持第三方解读,项目会不断更新,所以它的检测范围会越来越广,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个黑科技让我十分好奇。
本来以为基因检测会需要采集血液、身体组织等各种繁琐的步骤,但从网上下了单后,没过几天就收到了顺丰寄来的一个套件——采集器。我要做的就是在里面吐2毫升的唾液然后寄回去,就可以等结果了。
一、租源分析我竟是杂交物种
大概两周以后,我就在微信上收到了检测结果。
虽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但检测显示我竟然还有31%的北方人基因,以前总听老人们讲我们祖辈从北方逃难过来的,看来确有其事。
除了中华民族基因,我尽然还有少量的柬埔寨人、越南人、韩国人和巴布亚人的基因。基因轨迹遍布东南亚、东北亚和大洋洲。
同时我还有3.493%的尼安德特人比例,比大部分人高。看来我的祖先有与多个民族融合的历史。
二、基因决定了运动能力吗?
运动基因,这是我最关注的部分。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总会有很多问题:为什么都是一样的训练饮食方法,他却比我增肌快?为什么我和他体型相同,他却总比我跑得快?为什么做同样的运动,我就比别人容易出汗?
其实,我们在强调后天训练方法时,不能忽视我们每个人的先天特点。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运动能力相关。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有超过200个基因位点的突变与我们的运动能力有关,这些基因位点的突变影响着我们运动能力的方方面面——肌肉类型、能量利用、供氧能力、骨密度、耐力与爆发力等。
比如,影响自身体重的重要因素——代谢,就跟基因有关。我们都清楚减脂的关键:摄入热量小于消耗热量,而每个人对不同的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减肥方式就要有所区别。
以我为例,检测显示我的碳水化合物敏感性和摄入倾向都比较低,那表明我在摄入碳水时基本不用控制,该咋吃咋吃。因为高GI的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发胖,比如精米和白面包,碳水摄入倾向高的人就得控制,改成低GI的食物,比如燕麦和糙米。虽然在这些方面,我没有顾虑,但我的饱和脂肪敏感性偏高,说明我很容易从饱和脂肪中摄取热量,需要控制。幸好从小到大,我都不爱吃肥肉。
同时,基因检测还检测了我们平时都很注意的健康问题。比如,许多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一喝咖啡就心跳加快,这就是乳糖代谢和咖啡因代谢能力弱的表现。对我来说,除了乳糖代谢能力偏低,其他代谢能力都很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每次晚上喝的咖啡,好像都对我没什么效果。
在体质特征上,我的耐力只是中等水平,而爆发力却比一般人要好。这让我不禁想起,以前上中学,每次跑1500米就崩溃,但100米就比别人快,哪怕到现在,我仍然偏好于大强度的力量训练,而一听到长跑就头疼。
很多人问,我该怎么减肥?其实就是饮食+运动。但不同的人,饮食和运动对他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一点在基因上也有影响。比如,我通过饮食减肥可能就比运动减肥效果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需要运动了。并且,如果你显示饮食对体重影响较小的话,也不代表你就可以毫无节制的吃喝。
还有,运动反应和运动保护项目的结果,能解答许多人的疑问:为什么我一运动就容易面红耳赤大量流汗?为什么我的脚踝比别人更容易受伤?为什么有些人天生跑步呼吸就很轻松?这些,都或多或少有基因的影响。在运动保护上,我的腰椎间盘保护能力要明显好于跟腱保护能力,说明我进行球类运动的受伤概率,要大于做深蹲等负重训练的概率,以后可以安心地深蹲深蹲再深蹲了,哈哈。
最后要说的是,基因决定了我们不同的运动特性,但并不代表就决定了我们的运动水平。练得好不好,后天的训练和合理饮食也非常重要。
三、一次黑科技般的体检
除了运动基因,健康风险也是我关注的重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患哪些病的风险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判断出来,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她早年做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患上乳腺癌。同时,她本身有遗传病家族史。所以预先做了乳腺切除手术,降低了患病的可能性。
之前我也做过一些体检,对身体情况有一定了解,所以对于基因检测,我是抱着怀疑态度去看的,不得不说,还挺准。
之前没听过老年性黄斑病变,还以为是皮肤病,结果一看是眼疾。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最严重可以致盲。回想起这几年用眼习惯很不好,经常手机、电脑工(yu)作(le)到半夜,蓝光对眼睛刺激很大。一看到这病很难治,吓得我好几天晚上都不敢看手机。
说到正确用眼,估计大部分伙伴们都有睡前看手机的习惯,手机里的蓝光除了对眼睛有伤害,还会影响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降低睡眠质量,造成失眠。
基因检测还能检测你是否携带遗传性疾病基因,这是医院体检做不到的,值得欣慰的是,33项检测我全是绿标。
好玩的是遗传特征的检测,连见光打喷嚏的程度都能检测。这些检测结果,简直比我妈还了解我,看来我喝酒不脸红和不爱抽烟都是天生的。
在我看来,除了自我探索的需要,基因检测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预防疾病、控制饮食以及指导运动。况且,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基因检测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神秘,原来需要各种复杂操作的检测,现在简单吐两口口水就能搞定,不得不说,科技进步提升生活质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消费型基因检测并不能代替医疗诊断,它只是我们了解自身的一个工具,对于自己的身体,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了解它善待它。对于检测结果,我们也不必过分解读,不必杞人忧天,有病看病,没病预防,健康饮食,保持运动,才是我们该去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