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数据的2016(教育篇)

大数据的2016(教育篇)

作者: 行止由心 | 来源:发表于2016-12-30 13:40 被阅读0次

           一直以为大数据离我很远,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在我的印象里只是个概念,是淘宝,再密切一些就是我能算作一个IT从业人员的家属,可2016年让我意识到大数据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对美国教育体系中大数据的运用发自内心的赞叹。

           介于我生活在美帝的大农村,因此最先感受到的生活中的大数据,是在我天朝故都,滴滴,优步的盛行,导致没手机连出租都打不上。(Uber在国内的使用前景远高于美帝,这也是Uber不断改版以适应天朝各种政策的原因吧)。还有各种消费的扫码付款, 手机转账和支付。回到美国,老房子问题不断,装修之时才发现智能温控器,智能门锁、智能开关和智能插座已经普及,不再是样板间里的实验品,虽然价格略贵。所有的智能产品均可实现WiFi远程操控,温控器还会记忆你的习惯,在固定的时间设定好你习惯的温度,甚至连燃气灶都有WiFi连接,这一切都让我眼花缭乱,感叹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好像智能产品不完全归于大数据里,管他呢,咱是技术盲,貌似他们是一个体系)

          而作为今年的年终总结,我更想说的是我在美帝看到的大数据在教育中的运用。(以下内容基于我所生活的华盛顿州的信息,各州自治,其他地方是否一样,我不具相关知识储备)

                        考   试

          儿子每年只有一次国内意义上的统考,是个大考试,其他就是老师自己安排的随堂测试。从5年级开始,整个统考体系换成了一个叫做“smart balance”的测评体系,这个体系改变了以前全年级统一试题的模式,每个人试题的难度可能都会不同。

           具体操作应该是这样的(说应该是从孩子和老师们解释中推测的,专业术语可能不对,但便于理解)。

          首先每个年级的每门课的题库分类很细,有考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考察计算,考察创意和设计能力的等等,每个人的考题都会涉及各个方面,因此当成绩出来后,每个孩子每门课的优劣势也就直接反应出来,更便于孩子查漏补缺。儿子5年级的科学课成绩单反应的很直观,他们学校在全州排名很好,他的成绩也不错,高于学校平均成绩,但他在application方面很差,差点低于及格线。对于这个成绩单我的解释就是他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都没什么问题,但想象力缺乏,没有足够的能力设计和计划一个实验来证明和解释自己的想法。在国内时,每次考完试有试卷,这种归纳总结的事情是我陪儿子一起来完成的,但是在美国根本看不到试卷,因此这个成绩反馈对孩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分析自己的失误点远比一个考试分数重要的多,而帮助孩子分析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

           看看这个成绩单,其实也是有排名的,只是美帝着眼的数据比较大,比如给你全州的、全区的和全校的平均成绩,你的成绩标注在某个区间让你心里有数,他还会给出如果你再次考试,成绩应该在哪两个分值之间。

    大数据的2016(教育篇)

           其次题目分类很细,题量很大,一门课往往会考几天,都在计算机上完成,每人用自己的学号登录,题目是题库里随机的,不存在作弊,或者是所有学生必须同一天考的问题,因此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考试周。

          第三是题目的难度设计,每个年级的题库里也有不同难度的题目,据说如果第一组题你全部作对了,系统会自动调一组更难一点的题,以此类推。相反,如果你做错了一定比例,系统会出更为简单一些的题。至于分数,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百分占比,最后统计一个成绩。

          关于这个统考,就我描述的这三个部分后面是怎样的一个数据体系,我说不清,它在我的认知里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数据库,数据背后所折射的是庞大的专家组,有题型,题目,有分析,有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不只涉及IT部分,更多的投入是教育专家们的参与。

                        测   评

          这里说的测评和考试的评测不同,包括一系列的性格测试,习惯分析和职业推荐等等。儿子是7年级进入中学,入学的第一周基本没讲什么课,除了各科老师讲自己的规则和强调作业与测试的成绩占比,以及老师的打分体系外,几乎各科都做了一些测评,有获取知识的习惯是“看、听、说、做”哪一类,有是习惯和人配合完成工作,还是善于独立操作,有习惯的思维方式等等,老师们介绍说这些测评将是他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给孩子们分组学习的重要依据。

          到了8、9年级,学校还会有一些测评给出职业方向的建议,这些测评会结合孩子平时选课的喜好和各科的成绩,给出建议。

          学校的网站系统清晰地记录了孩子所有的家庭作业和随堂考试的情况,各项分值,和最后的平均分值,家长登录网站,就可以清晰看到成绩的好坏究竟是哪个部分出了问题。而且孩子和家长还可以和学校的学监讨论自己的发展方向,学监会根据你的需求和成绩,给出课程建议和信息提示。

           进入中学,每个孩子都是自由选课,可以选科目,也可以选难度,于是每个孩子每门课的同学都不同,但他们最后参加的年度统考又是根据自己本来年级的统考,于是平时成绩和统考成绩的对应记录又是庞大的数据体系。

           我这么说好像很乱,还是拿Charlie举例也许容易些。比如Charlie是7年级学生,他参加的每年统考就是7年级的考试,但是他数学、科学选的是9年级的课程,英语、人文科学选的是8年级课程,他还选修了计算机,和机器人课,那他平时的成绩就是根据他选择的年级课程来打分记录,那如果选择了九年级的课程,这个平时成绩就会记录在高中成绩当中,申请大学时会看。Charlie的性格测试是擅长独立操作,习惯以听和动手的方式获取知识,团队合作属于配合度高但不善于引导。所有这些数据都组合在一起,和将来的高考挂钩,而且每个孩子的课程都会不同,反正以我的智商已经无法分辨这是怎样一个大数据。

                     高  考

           这个部分,目前接触的不多,我的功课还没有做到这个部分, 就简单说些我知道的。

           高中全部实行学分制,貌似想考个大学基本上都得在10年级学完基本的高中课程,然后在11、12年级去修AP或者IB课程,还可以选择直接去社区大学读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学科,据说社区大学的学分既可以覆盖高中课程的学分,也可以覆盖大学的学分,换句话说,就是上大学后,可以直接跳过学校承认的社区大学学分,进入专业课学习,既省了这些学分的费用,也省了时间。因为高中阶段去上社区大学,还属于12年义务教育阶段,所以社区大学的费用是国家出的,个人免费。

           其次,进入高中阶段,每人每年有6次参加高考的机会,你可以选择你满意的成绩去申请学校,同时因为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各有占比,每个学校的成绩和学校的评分标准也会不同,在申请大学时,大学自己会对各个中学的毕业生有不同的加减分。

          一个学生一旦参加过高考(SAT)后,他的每次高考成绩都会记录在案,而且相对于各个大学也是公开的,如果成绩还不错,即使本人还不满意,没有去申请学校,有些大学的课题组也会向学生发出邀请。我一个朋友的孩子10年级时初试高考,成绩还不错,就有一些大学的课题组向他发出邀请一起进行研究。当然如果成绩不好,也会有记录,我知道一个孩子第一次高考成绩很差,但2个月后参加高考,成绩一下子有了飞跃,结果根据他平时学校成绩,和两次试卷分析,高考组委会要求这个孩子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去重新参加考试,否则他们会给该生递交申请的大学全部寄上一份怀疑成绩造假的报告,而指定时间和地点是一对一的监考,最后证实该生确实是找人代考。

          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孩子们的情况更加多元,各类信息的汇总也更为复杂,各类系统数据的支持也尤为重要,我们成天期盼结束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改革,其实背后还需要相当大的人力、财力和技术做支撑,这个投入是巨大的,也是功德无量的。

           这就是我看到的大数据,老公问我是什么事刺激到我写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因为儿子升入初中,有了太多种的选择和可能,让我史无前例地庆幸来到美国真的是正确的选择,起码对孩子而言是这样的。也突然意识到一个国家经济体量的增长只是太小的一个部分,真正的差距其实藏在各个我们未知的角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数据的2016(教育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jm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