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在google上搜到的解释是-“尽量多地使出力气,形容十分尽力”。英文的解释是这样的:“If you work hard doing something,you are very active or work intensely,with a lot of effort”.从这两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把“努力”理解为,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用力的程度”。
这种全力以赴,做事的态度,当然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了,而且我们也一直都是这么提倡的,不是吗?“努力”在我们的观念里通常意味着一种正能量。很多的鸡汤文也都在不断地告诉你,努力是多么重要,甚至有时候会让你有一种错——只要你努力了,你就可以得到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被解决……如果你也有哪怕一点点的这种错觉,那你就要仔细看看下面的内容,看看你的“努力”只是在做无用功吗?或者干脆是越努力越悲剧?!
“努力的状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把“力”作用在哪里?。这个方向必须保证是正确的,而不是反方向。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把“努力”当做了一种“姿势”,而忘记了我们的初衷。如果你“努力”的对象选错了,那会是一个怎样可怕的结果呢?很简单嘛,就像开车,你从出发地A到目的地B,结果你导航输入的地址是目的地C,如果BC两地是反方向,那结果就很悲剧了嘛。开得越快离目标地就越远。
“力”所“作用”的方面是对的、正向的,是我们争取要做的的基础。而后再选择最适合自己当下的、最有用的。比如对当下技能学习的取舍。你想学英文、写作、阅读、统计学、编程... 等等等等。那选择太多的时候,一定要切记学会取舍,选对自己当下最有用的。
能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就算初期这个进步并不明显,但只要是在不断进步的路上,那都是实打实的“努力”。那怎么判断我们的“努力”是有效的了?很简单的一个方法是,让自己不断地收到外界的反馈。如何不断地收到反馈呢?这个其实就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学以致用。比如说英文,你记单词、背语法,最终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记住单词,记住语法吗?英文作为一种语言,就像我们的母语汉语。汉语的听说能力,我们在成长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就已经浸泡式地学会了。英语的阅读、写作能力,就像我们学语文可以用来读书看报、写作一样。所以学习英文的过程其实是和我们学汉语的过程应该是一样的。学英语就是直接用呗。用的过程,收集反馈,调整学习,提高效率,继续用……重复这样的过程……调整很重要,提高效率也很重要。努力工作,如果你只是在机械性地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一天做12小时甚至更多,那么这种努力是不是就变得有点可笑?
在所有事情上的努力,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强。而变得更好、更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让我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主动权,拥有更多的自由。所以在你选择某一件事去努力的时候,我们需要要想一想,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