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o-List 这个效率工具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一个文具控,工作那会儿Agenda用了不知几本,还有我自己设计打印出来的以更贴合我工作需要和习惯的。做了数字游民后懒得天天拽个本子到处跑,就直接用iPhone内供的Reminder功能,也下载过几个专门的app,但我明显发现使用起来没有以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满足感浓厚。
但今天我想分享的工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To-Do-List”,尝试过的人甚至把这个清单称为“Not-To-Do-List”。
留心注意过的朋友应该都发现,我们人都是非常喜欢列清单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清单可以把选择简化,将大把的信息分化为容易消化的小小口,这和我们大脑分类式的信息处理认知倾向是一致的。就好像喝一杯橙汁要比剥个橙子吃要轻松得多。
但不知有没有人做过这事情:明明列出了今天该完成的几件事,但还是会做清单外其他七七八八的事,然后还会把这些事加回到清单内 就为了把它们划上勾check掉 ☑️
这种行为完全颠覆了列清单的初衷,但我猜这样做的人不会少,包括我自己在内。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都是被一堆体内的化学物质在主导,手机刷屏停不下来是因为Dopamine多巴胺 作祟,马拉松长跑时腿明明像被灌了铅但还是会能因为Endorphin内腓肽 坚持到终点,脾气再火爆的人一但被亲爱的抱抱就变得温柔可人不过是Oxytocin后叶催产素 降低了Ta平日飙高的Cortisol皮质醇。所以我们会把做完的 不在原本清单里的事情再加回去 无非是为了在 ☑️ 的瞬间催促我们体内“爽歪歪”激素的分泌罢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谁不享受“成就感”呢?
可如果你今天的To-Do-List一共有10项内容,你只做了其中的6项(and/or额外加进去的几项)试想一下你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感觉是怎样的?
但如果我们运用体内激素的运作原理,将10项计划完成的事情一分为二,一半是今天一定要做的,一半是候补的、可以选择用额外时间攻克的,我们可以再来想象一下你同样完成6件事情后的成就感是如何的。
神奇的bonus trick来了,就在第三列。我把它称为“有天助我”。这里是你写下一些让你感到苦恼、担忧但又觉得的无从下手的事情 🙌 。
虽然我说“天”,但这背后的原理很科学。To-Do-List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我们该去做也可以去执行的事情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但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脑自带寻找危机的”功能“,让你不去忧国忧民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与其让大脑在“好担心呀”和“千万不要分心”的念想中挣扎,你可以把这些事情或问题写下来,解放出大脑一部分的内存来想该想的事,同时也作为给自己的一种暗示:“不是我不想去解决呦,而是现在我暂时找不到对策,我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免我之后忘记 ”。 试过的人说,到最后破解攻略往往会自己冒出来呦 ;)
-
🧠 回头瞅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