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研究与产业观察
大家观察 | 何聪:区块链与自组织

大家观察 | 何聪:区块链与自组织

作者: 烛微虑远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06:06 被阅读637次

根据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成员、善圆科技&千千世界创始人何聪先生2018年8月1日晚间在DAGA丨Blockchain & AI(核心群)的在线分享语音进行整理。

何聪: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成员、善圆科技&千千世界创始人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今天的题目是郭老师给我起的。就是按照这个要求,讲一讲区块链和自组织。那么我想兼着谈一下我自己对区块链第三个杀手级应用的思考。

区块链与自组织

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善缘科技和千千世界的创始人,2015年进入到区块链行业,16年团队开始在这个行业的各个领域都有探索和积累。目前我们的代码量是一百五十万行,有自己的公链的研发团队,然后同时呢,也做区块链的咨询和不同层面的解决方案。我自己在工作之余主要的时间都花在了对区块链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当然有些观点还是比较肤浅,也是比较主观的,那么今天按照这个题目分享一些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多交流批评指正。

一、从伯纳德花纹讲起

伯纳德花纹

我今天先从这个图案开始讲起大家看这个图案,就中间这个图案。长得特别像一个足球的侧面,是一个六角形拼接在一起的。我们直观的会感觉它非常像一个蜂巢。他是1900年法国的伯纳德第一次发现了这种蜂巢状的自主性的花纹,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他是在怎样的场景下面去发现这样的图案的。

他当时用一个透明的碟子,然后里面放了水,把这个碟子,放到炉子上面去加热。加热的过程当中,由于底层和表层有一个温度差那达到一个阈值后呢,开始有了上下的一种对流,那么在各种这种包括浮力啊,还有一些粘滞力还有一些冷热这种对流的这种产生,在它的表面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图案。每一个规则的六边形的方格里面是有成千上万几亿的这个水分子,协同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规则的图案。这就使得原先看起来由于冷热不平衡所造成的,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呈现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无数的这种水分子协作,产生了这种有序的规则的现象。这个图案非常类似我们接触区块链过程当中,图案所呈现出来的分布式的结构。 

实际上自然界类似这样的,天然形成的有规则的图案特别多,那么后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叫做分形,这样的一套理论来解释自然界的,等一系列的有规则的图案是如何实现从混沌到有序的。 

二、从耗散结构理解自组织

比利时有一位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叫普利高津,他是研究耗散结构的。并且他把耗散结构跟自组织首次关联在了一起,他说只要条件具备,就必然会发生自组织的结构,那么在他的书中,也以刚才的这个伯纳德的图形作为例子,来解释了这种耗散结构。所以我们看如果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结构,那么实际上自组织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耗散结构。 

从耗散结构理解自组织

那么一个耗散结构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它才能够去形成一个自组织呢,普利高津提出了一些原则,那么抽象出来呢,主要有四点:

1.开放性。就是说这个系统或者说这个组织,他对外是能够接受到各种资源的导入。并且内部的各种资源也是可以导出到外在的系统,它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系统。

2.非平衡。耗散结构的第二个特征是非平衡,就是他一定是象伯纳德的图形一样存在的冷热不均的一种非平衡的状态,那么在社会的结构里面就是一定存在贫富差距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那么进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区块链不同的项目里面也存在各种的不平衡,比如说效率的不平衡,比如说安全的不平衡,比如说token持有者持有数量的不平衡,比如说在pow里面算力多和少之间的不平衡,才能催生出一种自组织。

3.非线性。第三个耗散结构特点,叫做非线性。就是说这个组织的发展并不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线性的去增长,或者说一个方案去线性的实施。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不确定性,来导致他有可能是指数式的上涨,也有可能是指数式的下跌。

4.能涨落。第四个耗散结构的特点叫做能涨落。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叫做跃迁,就是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又长大或者又优跃迁到一个相对不平衡的状态,是不断的在这种相对平衡和不平衡当中去跳跃,或者叫做转化,涨落。 

第4点特别重要,举个例子,在一个思想非常一致的社会里面,在一个没有任何不同意见的一个社区里面,在一个每天按部就班的一个自组织里面这样的组织是没有活力的,这样的组织他之所以不能被称为自组织,因为这样的组织会很快的死去。那么耗散结构的自组织,他一定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面不断的通过开放的系统,内外的去交换信息资源数据,然后来实现自组织本身的不断的迭代。 

而分布式的结构,她更多的像我们所理解的分子结构,更多地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关于数据的控制,关于通信的协议这个层面,他是分布式的。

三、区块链与自组织的三个层面

如果要探讨区块链和自组织,无论是对比探讨还是嵌套式的去探讨。我们都得分下层面,否则,如果不在同一个层面去探讨的话,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东西放到一起来去讨论。

区块链和自组织都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思考:技术、制度、文化,这个是非常宽泛也是得到普遍公认的三种分类方式。

区块链与自组织的三个层面

1.技术层:在技术层面呢,区块链主要是体现在分布式系统,和通过加密算法来控制隐私程度。那么自组织在技术层面主要是基于协同理论和混沌理论来。呈现一个组织如何在非平衡的情况下面从混沌走向有序。

2.制度层:在制度层面去排练主要体现在共识和博弈。那么这个可以概括为自由市场的一种制度,而自组织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在奥派经济学的一些思想和无政府主义的一些主张。而这个两个加在一起呢,可以概括为是一种公共选择制度层面的东西。

3.文化层:区块链在文化层面主要体现在加密文化。为什么是加密文化呢,因为作为一种分布式账簿的一种技术的话,他如果是非加密的,那么我们或许不会看到有目前的这样一种繁荣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区块链1.0他的杀手级的应用是黑市交易。那么自组织的文化层面呢,主要体现在他的协作文化。就是在一种资源信息数据看起来非常无序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一种超规模,协作来达成一种在普通有序的情况下面无法实现的一种功能。

就像烧开水,本来是想把冷水烧到一百度让他沸腾。那么在沸腾的过程当中我们看起来它是非常无序的,但实际上它内部的水分子,大量的无数的水分子的协作形成了不那个图案。这样一种非常规则的我们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这样一种协作的结果。这就是自组织他所希望呈现的。

四、GRID:被遗忘的协作技术

GRID:被遗忘的协作技术

那说到协作,其实在将近二十年前,有一个技术他的目标就是实现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全球大规模的协作。叫做网格grid。

在《for1999年》这本书阐述网格,这种新的计算架构的这本书里面,他当时就提到。网格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这可以理解为以太网提出的世界计算机。网格当中也提到他会在这个计算框架里面在全球建立新型的科学和工程。只是环境的虚拟组织这个和我们现在提到的到组织。就是去中心的一种分布式自治协作组织,是非常类似的观念。网格。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在计算机领域里面掀起一股浪潮,当时很多的项目。最后,名称的这个后半部分都是一个grid结尾的,就像现在我们区块链的很多项目,最后是以chain来结尾的。 

所不同的是网格技术是一种自上而下推动的技术。他目前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由国家由政府的大量的资金作为补助。有大型的超级计算机和政府、军队科研的机构的一些基础设施,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大规模的,这样的一个网络,计算网络的一个一个结构。 

在网格的架构里面,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一层叫做协作层。那么协作层它的作用就是把各种闲置的来源广泛的内存、算例这些信息资源。把他们全部整合在一起去完成一个临时的,短期的,或者说是有特定目标的项目。比如说欧洲的大型的电子对撞机,那么他需要去协调一百多个国家的各种机房还有一些数据库。

我们能比较直观的感受到的就是在2005年左右,当时还有国内的电驴这种点对点的下载包括后来的快播,我们能提体验到这种分布式的存储和下载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是当时的网格也好,BT也好,他们那内置的这种激励体系或者叫做通政经系的模型并没有建立起来。 

所以我们发现呃,自组织也是需要被激励的。自组织的成员,他可以自主的选择自愿加入或者自愿退出。但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自组织是需要有经济层,同时由经济层和协作层来推动最底层的技术,去发挥他最大的这种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链上自组织与链下自组织

链上自组织与链下自组织

如果以自组织是否在区块链上作为标准,我们可以划分为链上自组织和链下自组织。

上自组织:链上的是在分布式系统中,通过算法去取得数据的一致性。让社区的每一个交易,每一个投票的行为都能够达成一种信任。这个是恋上自组织通过代码去实现的一种自制方式。

链下组织:就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的区块链的项目,公链的项目。他都会采取非盈利的组织的结构,特别是基金会的治理结构来进行治理。 

但我认为目前的链上和下之间是有割裂的。他主要表现在链下的这种协商和决策机制,和链上的这种通过链上代码的方式去达成共识,他们之间还有一个隔阂,这个隔阂需要用技术,需要用制度,甚至需要用文化的三个层面才能够逐步的去弥合来形成一种平行世界真正的映射关系。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面啊,目前物理世界在每个人生命周期当中的比例还是远远的要大于虚拟世界。所以说你在区块链上面有了一个公钥的一个地址,你有了这种数字的资产。其实在我们生命周期当中,资源信息数据能量非常少的一部分。所以说现在的区块链也好,自组织也好,我觉得都处于非常早期的一个阶段。这个早期指的是,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的早期,跨度至少是500年

区块链中的自组织表现为各种利益相关者聚成的社区。区块链在不同阶段的这种利益相关自组织他的主体是不一样的。

六、区块链中自组织的杀手级应用

区块链中自组织的杀手级应用

1.在1.0阶段。他的杀手级应用表现为黑市交易,他的主体,主要是技术极客。 

2.区块链2.0以以太网为代表,他的杀手级应用是发行token,那么他的参与主体是传统市场当中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在制度层面受到了新的技术的融合,或者说收到了一种非平衡影响,一定会被卷入到这样的一种技术的革新过程当中去,就是技术和制度层面的东西。 

3.区块链3.0目前没有定论,而且我个人认为它有一个五到十年的一个竞争的过程,那么做这样的一个预测是有风险的,但我还是愿意把最近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思考和判断分享给大家就是我认为区块链3.0的杀手级应用就社区投票,也就是投票。 

我们可以从一个逻辑来推导出,什么是区块链3.0的杀手级的应用。区块链1.0比特币他实现的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在他的底层区块链里面的脚本功能有所不足,所以出现了2.0以以太坊智能合约为代表,以太坊他提出要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去增加经济层,实际上就是去扩大以太坊脚本的功能,去实现区块链高度的可拓展和可用。 

实际上投票功能,在区块链1.0和2.0都能够实现,但是这个功能。只体现在一些特殊的事件当中,比如说比特币扩容比特币的分叉,还有一些社区的议题。需要去投票的时候,那么这个功能才会被提上日程,实际上在比特币广播出去之后,形成共识的过程当中也存在投票的机制,实际上是广播投票出块这样一个过程,在广播和出块中间有一个投票的机制。各种情境下的投票的主体都是组织里面的成员。这个投票主体是隐藏在每一个公钥地址背后活生生的个体,虽然这些个体。可能是完全匿名的方式存在。

所以只有到区块链3.0的这种投票的应用大范围普及之后。我们在区块链的社群里面滴每一个个体的成员才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而不仅仅是。投机的狂热。

七、区块链与自组织的两大功能表现

区块链与自组织的两大功能表现

追求自由和民主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两大主题,这也体现在区块链技术在制度和文化层面所追求的两个目标,只不过这两个目标通过两种账本功能,或者两种账本现象来体现,第一个是交易,第二个是投票。交易最终形成一个分布式的账本。他实现了一种铸币权,就是中心化的铸币权的分散,然后有一种分布式的银行,实现大家的这种价值流转。 

所以区块链阿,各种项目token之间的交易,还有自组织成员。自组织作为一种开放的体系,它里面的成员和外部环境做的这种资源数据以及思想的这种交易和交换,主要表现在交易的功能。 

我们对于token的交易功能非常好理解,因为每天都能够感受到行业里面这种交易的火热,或者说交易的冷淡。而实际上只是硬币的正面。那么token这个硬币的背面,他的重要的功能就是如何通过token去达成一致性的共识,通过这种方式去追求一种目前都没有很好去实现的一种民主,这种民主代议制的民主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他是区块链自组织,区块链链上自组织和链下自组织去追求民主的一种方式。 

说到这里特别要解释一下,刚才说了三个层面,可以去探讨区块链和自组织。那么接下来,主要是在制度和文化的两个层面去探讨。 

不同投票方式的参数对比

无论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的达成,还是自组织内部规则的形成,其实都是有一个投票的过程,或者叫民主实现的过程。那么这里的投票工具,可以算力也可以是token,他表现为pow或者是pos这两种共识机制。

pow就是用算力投票出块,pos就是用token来投票出块,大体可以分为这两类。

从民主的形式来说的话,其实并没有和过去两千年有什么不同,民主形式,主要分协商民族和投票民主。协商民主呢,说白了就是开会,怎么样通过开会的方式,让少数人的声音让它实现最小化,最后形成最广泛的共识,这个是协商民主。那么协商民主,他最大的问题就可能是耗时间比较长,而且有可能让少部分人的这个强势意见得到通过,达成一种非大多数人的共识。 

投票民族,实际上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这是一种简单粗暴地在选举制度里面,在各种选举制度里面的一种民主形式。 

所以我们在去设计区块链的这种通证模型,还有在自组织里面去设计一些原则的时候可以特别注意。关注罗伯特议事规则和孔多赛投票。罗伯特议事规则,有利于社区高效健康的发展。并且在一些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当中,能够达成共识,而孔多赛投票呢,当然它的分子非常多,投票如果通过投票去达成共识,也是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

所以我们看这个古罗马的城邦制度,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公民呢,似乎每天主要的内容就是投票,那么生产性的工作都是有奴隶去完成的。那么在未来社会,经济体量和不断增大和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当中,如果说能够有文明级的技术驱动的现象出现的话,那么一定是在投票的形式、方式以及动态均衡当中去实现的。 

八、区块链与自组织的输入与输出

区块链与自组织的输入与输出

无论是分布式的区块链还是耗散结构的自组织,他都有自己作为开放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那么区块链,她输入的是代码,它输出的是一个分布式的公共账本。自组织他输入的是组织内部的一些共识的原则,那么它输出的是。作为自组织的内部他所创造的公共产品。因为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各种资源协作协同的过程,而协作协同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公共的产品服务与自组织里面的成员。

同理,区块链是通过输入这样一套共识的算法和代码,然后呢输出这样一个分布式账本,实现整个社区里面每一个交易主体在彼此不信任的情况下面,去达成信任这样一种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分布式的账本就是区块链输出的一种公共产品。 

所以就像前面有图片已经贴出来就是研究区块链在制度层面,主要可以聚焦在他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这个制度。然后自组织呢,在制度层面可以去聚焦奥派经济学,和公共选择领域的理论和制度的一些观点。 

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把传统的民主意识规则和投票规则,转变为链上代码有困难。但实际上,目前整个AI还有这个区块链里面算法都是非常核心的东西。然而选举啊,投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数学算法。 

所以我们发现博弈论出现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里面,最终呈现为一种数学形式。而投票理论选举理论他出现在政治学和社会学前面那些理论里面,他最终也呈现为一种定量的一种数学形式。

Etherscan浏览器

目前的区块浏览器,以Etherscan作为代表,所记录的每一个区块里的交易,主要是token的一种买卖交易。 

每个人现在所拥有的数字钱包,就是装各种token实现各种token这种转入和转出的,也主要是用于类货币化的一种交易。

九、区块链第三个杀手级的应用:社区投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处的区位的阶段,并没有跳出市场经济的整个理论体系,我们依然还是作为经纪人。特别是作为理性的、自立的经纪人,在区块链的建设当中,在社区的建设当中,在项目推进过程当中所存在。

只有当有一天我们在区块链浏览器上看到每个区块里面的历史的交易记录,不仅仅是这种token买卖的交易。还有往不同的合约,地址里面通过打特定数量的token,去表达自己的赞成或者反对某一个社区议题的时候,只有当社区里面形成一种投票的数字语言的时候,那个时候才可以称之为是区块链3.0。

什么是区块链社区治理领域在投票这个功能里面,我把它称为叫做,加密数字语言呢,或者叫做投票的加密数字语言。打个比方,我们保险柜都会有特定的密码,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记着的。以前这个天地会的接头暗号啊,如果改为你去报这个π后面的十五位是接头暗号,这个也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链上的加密自组织的天地会的接头暗号是3.1415926-π后面的十五位。 

所以在区块链的加密世界里面,只有代码和数字。如果想要玩出加密文化想要玩出自组织的加密文化的话,未来在区块链3.0的社区里面一定会流行。由各种特定的一串数字所代表的特殊的组织内部交流的含义。 

到那个时候,大家每天通过token彼此转账。除了我是为了在交易所上,高抛低吸以外,还会发现有很多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数量的这种token转来转去的。而实际上,他们不是在做一种投机性的交易行为。而是在区块链的链上还有自组织的内部在进行一种语言的沟通,在就某个议题进行投票,而那个时候才能真正形成一种民主的投票。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协商,因为他的参与率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现在社区内部发起一个投票,包括旷工去投票他的参与率可能会很低。 

很低的投票率就意味着这个自组织他是没有处于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不均衡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内部的不活跃的和外部没有信息能量和数据交流的这样一个系统,它不能称之为一个自组织。所以说,一个健壮的区块链一个活跃的自组织内部的社区的成员一定会向理想的城邦的公民那样每天就着。这个社区的议题,大家通过额头token的方式去。建设和发展这个社区而由于整个社区更加良性的发展。那么大家在这个投票的过程当中也会毁获得这个社区的激励。

实际上以太坊的白皮书里面提到的Freetaki。这个05年提出来的,这样的组织形态里面已经有类似的雏形,那是一种完全随机的政府,他不是无政府,它是一种看似无序实际有序的政府,他是就任何的一个议题,向所有的成员发出投票的创意,然后呢,所有的这个成员可以选择正或者是反,同意或者不同意。那么胜出一方的呃,所有的人会赢得投票投错的那一方的所有的人的token。 

Freetaki网格理论里面提出的虚拟组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虚拟组织里面靠的是一种志愿精神,大家组合在一起,事情是有劲。是入口比较大出口比较小,为什么没有出口呢,因为他没有一种激励机制。那么这种激励机制既包括直接的这种空投的或者说挖矿奖励的方式,也包括这种就某一个社区议题投票,然后最后达成选对结果的那方,不断通过这种促使大家更加理性的去思考社区的议题做出一种公共选择的激励方式。来实现一种社区的自治,所以虚拟组织和这种组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这种内置的激励投票机制。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我对区块链和自组织的关系,还有在不同层面的思考。特别是第一次在这里提出,我认为区块链第三个杀手级的应用是社区投票。 

我们团队内部每天都要分享一本书中的观点作为当天日历内容,这里和大家分享去年的部分集锦,很多都有助于思考区块链和自组织。

分享:《千千世界》2017日历内容回顾.pdf

谢谢大家!

为何聪同学的精彩分享打赏

版权声明:

1.本文全部著作权归作者何聪独占享有。

2.任何个人或机构如需转载本文,无须再获得作者书面授权,但是转载者必须保留作者署名,并注明出处。

3.作者保留对本文的修改权。他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擅自修改,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4.作者保留对本文的其他各项著作权权利。

相关文章

  • 大家观察 | 何聪:区块链与自组织

    根据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成员、善圆科技&千千世界创始人何聪先生2018年8月1日晚间在DAGA丨Blockcha...

  • 链鲸社

    链鲸社,一个完全自组织的区块链知识学习和区块链思想探索与践行群体,自由分享一些基本原理和自己对区块链的理解,严禁各...

  • 区块链与区块链平台的工作流程

    创块纪 中本聪说,要有区块链,就有了区块链中本聪看区块链是好的,就在创世区块上留下了天启"The Times 03...

  • 区块链世界生存之道

    前几天做了一个千聊的分享,大致的内容是关于去年在区块链世界生存的经历,以及我对区块链世界的观察与理解,与大家分享。...

  • 元数据广告链是什么?

    大家都听说区块链将会是未来互联网的主流.但是你对区块链又了解多少呢? 首先区块链诞生自中本聪的比特币,自2009年...

  • 区块链的原理是什么?

    随着区块链的技术井喷式发展与更新,区块链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区块链最核心也是最本质的概念还是2008年中本聪提...

  • 大家观察 | 徐立春:区块链与溯源

    根据根源链联合创始人徐立春先生2018年8月18日晚间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的...

  • 【终极问题】先有”中本聪“,还是先有”凡尔纳“?

    【终极问题】先有”中本聪“,还是先有”凡尔纳“? 原创:区块链终极问题妄人区块链3天前 副标题: 从“中本聪”到“...

  • 底层公链的生命力

    晚上好,我们今天聊一聊底层公链的生命力。 区块链系统是拥有生命力的,就如维持Nervos CKB区块链自组织生长时...

  • 生态令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区块链3.0共识协议自提出就被称为“社区治理”的新方式,区块链3.0带领生态令技术利用“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家观察 | 何聪:区块链与自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nd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