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一种很常见但又很神奇的草,端午前后人们采摘它放在家里用来辟邪祈福,客家人也有用艾根煲汤的习惯,安徽农村的人用它泡的水来洗澡或熏蒸,可以达到理气血、祛风寒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医书上记载艾灸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说法。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的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热能来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疏通经络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是目的。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皮肤表层渗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体内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疗效。
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某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它们能够顺利地从体表排出,疾病就会好转。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经络和365穴,构成一个由内及表的信息系统,健康的人体内外的通道是很畅通的,针灸和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体表的穴位来疏通气血,排出病邪,针灸泻多补少,艾灸则补多泻少,二者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功效。“以溢奇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泻,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中医原则的灵活运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起居无常、喜饮生冷,这些都加剧了人体阳气的损耗,艾灸可以起到增强生命之火的疗效。
艾灸能治疗哪些疾病?
艾灸是适用性比较广,对各种急慢性疾病都有帮助,艾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来培补能量,提高正气,祛除病邪,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炎、类风湿、脊柱炎等,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艾灸募穴可以治疗相关脏腑的病症。感冒的时候,可以灸大椎穴,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潮发红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可以起到预防经常性感冒。肠胃疾病可以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中脘,效果都很明显。
人体有四大养生要穴,分别是关元、中脘、足三里、命门,经常温灸这四个穴位,可以起到保养养生的效果。不知道穴位也可以艾灸,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还可以就近取穴,非常方便。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一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洗澡;
2.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不能喝冷水冰水;
3.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都不适合艾灸。
4.特殊部位如大血管处、心脏、眼睛、面部不要灸。
艾灸后出现不适,多为人体正邪交战的正常反应,逐步艾灸积累正气,病邪才能逐渐地出离体外。艾灸的通窜效应告诉我们人体具有自我调节作用,人身自有大药。
《本草纲目》指出,凡用艾叶需要用陈艾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好的陈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从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
传统中医有一针二炙三用药之说,炙法是其中之一,属于中医里的外治法,治病保健效果显著,已传入世界各地,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