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业的认识重点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是农村与城市的问题;其二是国内农业与国际农业的问题。
农村与城市
首先城乡二元是中国的基本结构,也是中国经济具备缓冲余地的基础。依靠这一结构中国实现工业化,依靠这一结构对接全球化,依靠这一结构对冲国际金融风险。
城市化是不可逆的,但单纯城市化又是不可承受的。城市的拥堵和乡村的凋敝都是不能承受的。
必须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吸纳就业和劳动转换的方式和场所。
所以要城乡统筹,要城市群战略,要乡村振兴,这都是一体化的。
就是要在城市群的框架内考虑城乡的问题,要在城市群的框架内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既然城市成本不可接受,就把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后把市场带到乡村来。
农业,不能单纯视之为产业,还是生活方式。单纯计算一亩地的产出是一种方式,让客户自己采摘是另一种方式,让孩子去摘又是一种方式。有不同的场景营造方式,产生不同价值。
国内农业与国际农业
国际农业是大农场式的,化学式的,大资本式的。因此农产品价格进口相比起来很有优势。
进口农产品价值已经超过国内农业产值的五分之一。
在资本的组织面前没有竞争力。
国内也不可能搞大农场式的农业,除了农垦系统。农垦系统的话题值得另外研究,比如黑龙江、新疆和海南,这几个地方的农垦都是很特别的。
也不可能大规模工业化的农业。大棚的种植造成土地的污染,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与再次污染。
国际农业如果讲得是大农场式的农业,中国是很难的。
现在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到国外去搞农场,到乌克兰,到非洲,比如坦赞铁路两边,这个可以用这个思路解决参与国际市场的问题,但不能完全依靠这个思路解决国内的粮食安全和农村问题,把那些想用大资本解决农业问题的人引到国外去。
比如开创水游城品牌的鹏欣,就在玻利维亚,在南美开拓大批土地。
另一个思路是采购国际农产品。习总说要开采购博览会,要平衡国际贸易逆差。在舟山做了大宗农产品进口交易,有产业园,中澳园每年百万头牛的宰杀。还有其他的内容。
这是针对消费意义上的农业。
针对农村生产生活形态的农业,要往三产化发展,往景观、生活方式方向发展,往互联网+,吸引城里人生活方向发展。
城乡统筹早期的焦点在于土地指标,通过整理土地给城市发展创造空间;现在走向城乡融合,走向人的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