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员竟有相似的习惯
今天终于在8月18日下午4点,我交上了《教育行走》报名表。其实早就看到了招募“教育人读写”这个消息,但是因为本人拖延症严重,非得等到截止报名前把任务完成。虽然也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的,但是却感觉自己是消极的学习,这个坏毛病真的需要改。
今日反思: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感觉自己良好的时候,都不曾知道,别人已经打开了一片新的教育天地。人生最怕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今天的分享,我吃惊的发现,榜样学员大多都有相似的习惯。他们的好习惯助他们成为了高手,而我们庸人的习惯也让我们一直庸庸碌碌。
我发现优秀学员的几点相似:
1、有清晰的每日计划。每天读多少书,具体读哪一部分,什么时间打卡,都详尽的写出来。例如李利老师啃读哪一部分内容,知识储备够不够,他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计划。再有郑建业老师,用云笔记的方式制定每日要做的事情。还有王晓娟老师,用手账的方式,清晰的写出每一天要做的事情。晚上睡觉的时候再进行总结复盘,哪些是已经完成,哪些事需要第2天继续完成。这是一个人效率高的表现!
对比我呢,有时间读一点,没时间就算了。在暑假,因为疫情不让出门,更是启动了“自我模式”,想睡多久睡多久,睡醒了再读书,具体读的怎么样,书知道。说来真是惭愧,我应该批判当前的状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经常要学生预习课本,自己做事没有计划性,怎样言传身教呢?
吾日三省吾身,优秀学员的这个优秀习惯,你有吗?
2、优秀学员都善于利用时间。每个人一天24个小时确实是不够用,在每件事情上平均用力,肯定是每件事情都做不好。郑建业老师把事情分成四种:不紧急不重要,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重要且紧急。事情不一样,所分配的时间自然也不一样。
而我常常忽略对事情进行分类,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什么都抓,什么也都抓不好。每天忙忙碌碌,感觉自己非常累却没有什么成绩。这几天学习,我找到了答案,是因为自己没有在重要的事情上多放时间。以前感觉自己教学也很努力,但是却不能突出自己的价值,是因为自己给自己造成了忙碌的假象。如果不能在一个点上持续的发力,这个点就不可能搞得很透彻。
3、遇到困难,绝不妥协。我记得广大学员王宗祥老师曾分享自己在学习郝老师的课程的时候感觉比较难,就在自己感到无助迷茫的时候,他没有放弃。他就给自己定出作业要在3000字以上的标准,结果学着学着柳暗花明。最后从“学困生”走到了优秀学员的完美逆袭。
对比自己,总是太爱惜自己,喜欢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借口多了,最后自己就会相信了,潜意识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这实际上是大脑中固定思维模式在捣鬼,没有一往无前,何来勇往直前。郝老师也曾生动的说,没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怎么可能取得真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