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王晨阳的解读也是和王干城一样,越来越随性,越来越天马行空。虽然有个别之处解说得不错,但明显的又是一套“老子注我”的路数,他是明目张胆地用老子来解释他自己的观点。反正老子本就是玄而又玄,没有定解。因此他想怎么套都能套上。
王晨阳的《道德经》解说也只能当一家之言听听。他所自称的道家,应该更多的是道教,因为他是道教弟子,因此他把老子都往他们道教的行规上靠。
另外,他总是忘记了: 其实老子并不是他们道教(道家)的祖师爷,道教的祖师爷是张道陵,老子是被张道陵抓了“壮丁”,张老祖要找个理论靠山,觉得老子大面上与他的观念相符,于是把老子的学说改造了一下,然后一厢情愿地把老子封为他们的祖师爷。其实如果老子真的知道了,还不一定同意做他们的祖师爷呢?他可以会跳起来骂张道陵,“你所道,并非我所道”,道不同而不相为谋。
综合来说,还是河上公解释的老子更靠谱点。一是他离老子的时代比较近,所处的时代氛围还有相同之处。二是他专研老子,把老子文章分章定型,是对老子深有研究之人,因此对于老子理解得更深。
以后各家《道德经》之解说姑且听之,但不可拘泥于一家之言,还是主要参照河上公和司马迁、司马光、王安石等古代学者的解说为要,再形成自己的理解,可能会更接近于理解《道德经》。
河上公: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任自然。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礼意。
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橐籥中空虚,故能有声气。言空虚无有屈竭时,动摇之,益出声气也。
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