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法—— [日]稻盛和夫

活法—— [日]稻盛和夫

作者: JKZ_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21:00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豆瓣评分8.2,个人感觉虚高,我给7分。

    好的点在于书中主张的善良、利他主义、回馈社会的观点,作者也确实付诸于行动。

    不好的点在于,作者的很多论点站不住脚,逻辑不够严密,或者说,作者深信一些我们称之为迷信的东西,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以很快的浏览,这个阶段不需要精读。

    作者认为: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练灵魂。

    作者特别喜欢讲灵魂、转世这一类东西,自己虽然没有很排斥,但是不信这些。认同前半部分: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是提高身心修养。财富、名望、面子以及其它所有身外之物在人死亡的时候,除了部分留给下一代的有价值外,其它全部没有意义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比你出生时候的段位,尽可能的增高。

    1. 作者经常告诫自己的员工,必须『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极其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关于时间的观点,历来不曾有什么反对声音出现。认真地活着,看书也好,锻炼身体也好,适当的娱乐游戏追美剧也好,但是不要虚度光阴,不要什么都不做,而任时间流走。不喜欢的工作可以不做,可以辞职,但是不能做着工作,又没有任何的提升,仅仅为了每个月的那点工资,浪费了时间,不值得。

    2. 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作者在书中多次将日后的成功、好运归结为自己早年做过的某些善事,其实或许有部分影响因素但是作为原因很牵强,就像戒色吧将所有的身体疾病、坏运气全部归结于自慰。

    对比“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中的观点:两个变量之间仅仅存在相关,并不能保证一个变量的变化就会导致另一个的变化,关键就在于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

    认同后者。

    3. 从事工作的时候,总是以『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自己的能力

    如果现在的工作做的很得心应手了,不需要经过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完成,那说明你需要更大的挑战了。在选择新工作或承担新项目的时候,一定要以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自己的能力,以我的学习速度、工作态度我在未来三个月或者半年可以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新的状态。例如思考自己如果做电影院装修,跟两个项目以后,是不是可以自己来负责;做the perfect pop品牌方的话,在全部跟进完一个项目以后,是不是可以跟着老板去学习拓展和商务谈判的东西。

    4. 原理原则既是正确与坚强的源泉,同时它也很脆弱,如不时刻告诫自己,它就会轻易被人遗忘。正因为如此,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反躬自省,对自己的行为要自省自戒,并把它们加入到人生的原理原则里去。

    比如不受贿的原则是否应该贯穿我的工作始终。坚持向善,坚持给予社会我最大的贡献应该时刻告诫自己。

    5. 缺乏认真和热情、懒惰松弛地度过人生,没有什么比这更浪费的了。

    2017年4月-6月,我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不认真上班,不认真生活,打游戏,翘班,熬夜,还好及时的停止了这样的虚度时间的行为。

    6. 创业开始,我就用心这样来经营。创业数年后,公司经济基础得到稳固时,我把年终奖金一个个叫到员工的手里以后,建议他们考虑一下拿出奖金的一部分捐献给社会。职工拿出一点点钱,公司也提供与从等同额度的钱,捐献给那些连新年年糕都买不起的穷人。

    好榜样,最近在计划以后创业。假如基础稳固以后,首先要回报家人、回报社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动员自己的朋友、员工和我一起回馈社会。

    7.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他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些思想和行为成为原因,产生结果。你现在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些都是原因,必然导致某种结果。而且,对这个结果的反应又转变为导致下一个结果的原因,因果定律无限的循环又是支配我们人生的天意。

    可能对于因果轮回或者天意的概念不是那么认同,同意的是:你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特质都体现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8. 因果报应需要时间。牢记这句话,不要为暂时没有好的结果而焦躁,每日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积累善行,最终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个人意见有所不同,我之所以向善,是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这是对的事情,因为它对而去做,而不是为了日后得到善果或好报而做。我帮助贫苦人,帮助有想法的大学生创业,只是为了不浪费人才,只是认为自己的举手之劳或许可以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向着更好的方向去走,而不是出于他们发达后的多年来回报我。

    9. 一生的寿命为80年,第一个二十年里,是出生来到世间,自立谋生前的时期。第二个时期为20岁到60岁的40年,是进入社会努力自我钻研,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时期。第三时期为从60岁后的20年,应该是为死亡(灵魂之旅)做准备的时期。正如走向社会需要20年世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法—— [日]稻盛和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df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