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作品总是经得起一读、再读、三读,乃至千百次的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阶段,读得感觉也大不一样。
我一直喜欢诗词,觉得它真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不过,年少时的喜欢几乎只停留在文字表层,喜欢文字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美和韵律美,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均是如此。
现在的我则喜欢透过文字,探寻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种情感经过了生活的打磨,岁月的沉淀,哲学的升华,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共振。
年少时,读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吟诵之间,就觉得自己站在了赤壁古战场上,看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感受着旷古的豪情。现在,才读懂那豪情背后的苍凉与无奈,那不甘与愤恨。
昨天读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一词一句,重如千钧,压在心口上,让我气息不畅,让我心痛落泪。而年轻时读这首词,只是有些感动罢了。
年过四十,再返场阅读经典诗词,我似乎能触摸到文字更深处的情感脉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