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天气预报是相当准确的。早在前几天,从百度上就查到,这几天要降温,并且伴随着雨夹雪。
前几天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二十六七度,季节好像一下子由冬天跑步进入了夏天,久处仍有暖气的室内,如处在蒸笼一般晕晕乎乎的,专家断定是同期历史上最高的温度。在一些大城市,一些小伙子穿上了衬衫,姑娘们穿上了花花绿绿的裙子,大家真的以为已经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夏天。
从昨天下午开始,温度就开始回冷,先是下降5~6度,回到了“秋天”,这样倒给人一种循序渐退的感觉,不至于一下子冷下来,让人惊慌失措。
今天还在家的时候,即使有暖气,也有温度已经下降的感觉,于是穿了厚棉裤厚棉袄。出门的时候,冷风拂面,感觉又真真实实的回到了冬天,空气中多了一种庄严肃穆,途中的人们,棉衣棉帽全副武装,严阵以待。
在会议室中开会,需要打开两个空调,和前几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我们真要屈服于老天的“文治武功”了。
今天下午走出单元门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一股潮气扑面而来,有点点的雨丝扑在脸上。驱车行驶途中,不断有雨打在窗户玻璃上,需要打开雨刷,不断的擦拭,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雨水时节未见雨,杏花过后又见雪。
进入学校,地面已被雨水浸湿,火烧板的面板不容纳一点雨水,一点点就把它淋得湿漉漉的,实在是有点娇气。天气预报说是雨夹雪,并没有雪粒子,但却能听到草丛中“扑簌簌”的声音,莫非它有意避开了身形,也是不得而知了。
稍稍在办公室待一会儿,再出来时节,视野所及之处,雪粒子明晰可辨,“扑簌簌”的声音更加清晰,它来的比雪要豪放,比雪要粗壮,入地面,倏尔不见,来有踪而去无影。
再次走入室内,研究一下某个课题,室外的天光云影就抛在脑后了,室外的冷风拂面、冷气裹身和室内的暖意融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等我再次走到室外,风裹挟着雪粒子肆无忌惮的冲击着我的面孔,虽然并不大,却足以骇人了。老天真是一个多面手,真是一个魔术师,短短的几天经历了由冬到春,春到初夏,再回到冬天的嬗变。就是这几个小时也足够精彩,由雨到雨夹雪到雪粒,那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走进雪中,去拥抱它,它却倏尔不见,悄悄的滴落消失在衣领衣服间,俏皮的钻进我的脖子,落在我的手腕上,带给我一丝丝的清凉。伸出舌头,它便轻盈的绽放在我的舌尖了,凉凉的、甜甜的,上天的甘露就滋润了我这个凡夫俗子了。
驱车归家途中,依然是雨夹雪,已经有点大,雨刷要不停的转动才能赶上雪落下来的节奏。雨夹雪有点重,“啪啪”的敲打着车窗,在车身周围围成一团,追赶着车子,眼看并不会有什么结果,才不甘心的落在地面上,化作了一滴水,恢复了它的自然之身。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天气里,最好约一老友,举杯对饮,一解万古之愁。打电话相约,正好有时间,原准备徒步前往,也不知我搭错了哪根筋,说要开车去接他。走下楼房,看着满天飞舞的雪花,积在车顶厚厚的雪,我才知道自己的决定有多么愚蠢。
路上并不滑,因为车内外的温差,车窗上很容易起雾,影响视线,擦一擦,倏忽而至,不免手忙脚乱。雪已经很大,整个空间都被雪占据着,英勇无畏,前仆后继,化作春泥更护花。雨刷一刻不停转动,才在窗玻璃上扫出了一道视线,饶是如此,雨刷周围已满是积雪。所有的车子小心翼翼,如龟行的蜗牛一般,谦恭有礼,个个成了绅士。
费了好长时间,才接到了友人,偏偏所去的地方没有停车场,如此大的雪,想到归来已难以行于路面,决定将车子搁置在临近的地下停车场。
等我们走出停车场,飞舞的雪花像斗士一般迎面扑来,搅浑着视线,扑打着脸颊,连脚下都在不断的打着滑,友人的衣服上有帽子,没有帽子的我可就惨了:雪花迅速的在我的头上、颈间融化开来,我就成了实实在在的“落汤鸡”。此时此刻,自顾不暇的我便没有所谓的诗情画意了。
辛丑年的第一场雪,来的迂回曲折,来的大气磅礴,来的热情似火。如此雪夜,如此境界,“寒风潇潇,飞雪飘零……挥手,望星辰……”心中的歌曲《雪中情》悠然响起,美美的享受。
走出饭店,雪已停,我和友人踏着厚厚的雪,归去!也无风雪也无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