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读过一个段子,早年间陕北地区很贫穷,有记者看见一个小娃娃在放养,于是问道:你放羊干啥?娃说放羊娃:赚钱。记者:你赚钱为了什么?放羊娃:娶媳妇。记者:你娶媳妇为了什么?放羊娃:生娃。记者:生了娃干什么?放羊娃:放羊。
从这个段子,其实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穷人之所以贫穷的三大特质: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穷人的意识形态决定其思维方式,不愿意做长远规划,进一步加剧其无知;而无知则使其无法改变意识形态;同时形成思维及行为的惯性。导致贫穷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一直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往复。
《贫穷的本质》一书,从饮食、健康、教育、经济手段、教育、社会制度等各个不同方面调研分析了对贫穷问题的影响,其调研的实例也表明了,贫穷问题不是我们固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则更加复杂。
该书可能因为成书时间、社会原因或者作者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关系,对于中国的内容涉及很少,极少的案例也都没有充分的调研数据论证,只是简短的事例。其实我倒是真切的建议该书的作者对于中国如何解决贫困问题进行一下充分的研究。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中国将要彻底消灭贫困人口。而达成这一壮举的基础是,自1981年以来,中国脱贫人口总数高达9亿。
在该书最后总结部分,作者提出了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的5个方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国在这5个方面是如何做的。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信息是多方面的,最基础的应该是包含读取信息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读取信息的能力是最基础的,否则给你信息你也无法获取,针对这一点,新中国从建国后就开始扫盲、开展义务教育、破除封建迷信等一些了教育活动,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贫困人群的认知能力。而获取信息的能力,则是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通电、通网、通路,强化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流,使得信息畅通。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因为贫穷,穷人的抗风险能力极低,遇到一些小风浪就会使其倾家荡产。所以穷人对于很多东西是没有经济能力去接受的。比如教育、健康防疫、保险,穷人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存。中国脱贫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保证穷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免费教育、免费疫苗、公众卫生等的建设,都是在降低穷人的风险。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比如书中提到的贷款和医疗。如果是以盈利为目的,那么没有机构愿意为穷人提供这些服务,因为收益极低风险却极高。而在中国,这些都是由政府来承担风险,为穷人群体针对性服务。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这一条比较复杂也比较难以理解。我的理解是,很多国家因为历史原因及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等,将难以解决贫穷问题归咎于此。但是很多时候,这两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国家贫穷导致人民贫穷,人民贫穷使的国家也无法富强。将无法解决贫穷归结于国家原因,说明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管理建设都存在问题。中国在这方面更是一个典型,过去近百年的积贫积弱,新中国建立时基本一穷二白。到现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问题说的是信念,只有你相信能够改变贫穷,才能得到改变。如果你自己从思想上就不认为能够改变,那么肯定不会改变。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中国是具有天然优势的。中国人历来讲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惟有读书高”、“寒门出贵子”等理念,从来没有在穷人群体中堵塞其上升的路线、破灭其希望。现代扶贫更是给贫穷群体规划清晰的路线、让其看到触手可及的希望。而对比我们的老邻居印度,其民间传统的种族等级观念,使得很多人从思想上就认同自己的贫穷,并认为自己就该一生贫穷,否则到成了罪恶,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其脱贫难度可想而知。
以上是书中的五点,我认为中国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了,并且做的很好。并且在这五点之外,中国的脱贫攻坚一定做了更多。其实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从根本上说,中国能够做到这些,依托的还是政治体制。对于这方面不但西方人不认同,甚至有很多中国人也不认同,并对中国的政体制度颇有微词,以前的我也曾经有过。但是近年可以看到对中国政体制度认同的人越来越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身也对中国的政体制度充分认同。并不是说中国的政体制度一定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可以说是极度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并且对中国的发展极其有利的。
一个国家的政体制度,相当于一个人的意识形态,贫穷人群不改变意识形态无法摆脱贫穷,一个国家不能建立符合其实际的政体制度,则必然也只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弱势、甚至被压榨、奴役的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