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行“原油宝”事件,不用我赘述了,各种吃瓜文,专业分析文,都写得生动、深刻,不过,事后咱们再“诸葛亮”,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这一次的问题吧,要是再有“下一次”呢?
今天一位朋友转发了一段视频:
有位理财大姐坐在银行门口哭到不行:“二百多万没了还欠了银行五百万……”
画外拍摄者一句句诛心之语:
“大姐欠这么多,真的活不了啦!”
“中国不允许炒期货,他们都是违法的!”
“昨天已经有一个离婚的了,有一个媳妇儿都跑了,妻离子散的了,欠一千多万拿什么还?”
……
其实在我看来,视频里大姐的一句哭诉,比上面这些都到位:
“Z行太坑人了!没人告诉我们炒期货风险这么大啊!”
Z行“原油宝”这个重大事件的过程,我通俗的总结一下:
1、4月15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发了公告,发的哪叫一个简单,(负油价纳入期货合约交割清算范畴)通俗理解就是,“油价系统交易改了,能支持负价格了。”
就这一句,完事儿。
Z行憨憨,估计是没深入理解,自然也没任何准备。(很多专业文章各种分析应当赶紧修改系统,应当提高准备金做好对冲的准备等等,都是说这个关键时刻。)
一周左右,这种“忽视”终于付出了惨痛代价,其实同样后知后觉的憨憨还不少,据说印度、韩国也有机构未能及时平仓,产生巨额亏损。
这是第一点,Z行的电脑系统就没有根据新的情况设定“自动化强制平仓”。
2、中美交易有时差,Z行晚上十点结算后应该关闭了交易系统,但是期货合约暴跌为负数那个瞬间是中国夜里两点。
既然“自动化平仓”不存在了,那就人工来吧,但是交易系统被关闭了怎么操作?
先不说开启交易得大领导批示,就说数亿规模人工强行平仓,也必须大领导批准啊。
夜里2点现找领导,逐级请示,想象一下深夜被叫醒的领导从梦境切换到电话中交易员飞快地焦急地解释期货合约暴跌负数的各种专业名词,然后被反复强调催促,领导一定要迅速迅速决定!那个场景想想都够可以拍电影了。
而且当时交易实际可行性也极差,整个市场暴跌,想平仓就能平的出去吗?另外对冲操作也需要大量准备金,短短20分钟,一场噩梦已然变成定局。
(看瓜群众别只骂Z行,大家很难理解Z行涉事人员当晚的心情,这20分钟,等于把惊悚片、悬疑片、灾难片、黑色幽默片混在一起,用最大声音最高速播放,眼花缭乱、心惊肉跳中影片嘎然而止,屏幕上几个粗黑体大字:“这都是真的!”)
这是第二点,没有能力实施“人工平仓”。
最后,一路价格向下,就变成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别埋怨为什么晚上十点结算后关闭交易,这其实是一个提高安全性的动作,历史上巴林银行倒闭,就是因为交易员擅自越权交易)
关于很多人热议应该按晚上10点的价格跟投资者结算,还是以“做市商”机制操作业务的Z行自己承担夜里2点的价格损失,我没有资格讨论,看看后续处理报告吧。
在这个事件中我想跟大家探讨:这个“应变不及的风险”是不是真的可以预见并处理好?
Z行现在身处巨大压力之中,大家都在观望进展,很多人也在庆幸自己没掉进这个坑。别的机构、别的理财产品没爆,就没有类似巨大风险吗?会不会也许我们正坐在同样的坑里探出头看别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是否浑然不知我们也可能爬不出我们身下的大坑?
给“专业”投资者的建议:
即使你是了解期货原理,甚至了解“做市商”机制原理的投资者,即使你理直气壮地大骂Z行不专业、系统不给力、人员不尽责,但其实你也明白,说到底就是Z行没看懂(CME)那个公示,没花钱去改系统,预留自己的准备金等等一系列操作。谁会去处理一个自己没懂没意识到的风险呢?
请问这样的事情还会不会在其他银行、其他证券、其他产品、其他投资中再发生?
扪心自问,我也未必能躲过这样的风险变化,在我看来,人类面对完全在经验之外的新事物(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主流商品合约出现负值),是理解不了那么深的,完全没有预案而陷入风险也在“情理之中”。而同样类似的经验之外的新事物还会不会出现,我想各位应该思考一下。
而何谓重大风险?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全线崩溃无力招架,就是重大风险。
所以各位“专业”投资者,在下回重大风险发生之前,咱们就别指望别人了,自己先做些风险预案是不是更重要?
我提示各位,即使没有办法处理根本想像不到的系统风险,也可以有办法降低风险的伤害,就是“分散投资比例”。
分散不同风险来源的投资比例,这是最后一招应对“突发意外风险”的办法。
2020年到现在,我感觉似乎过了好几千年,不然怎么那么多“千载难逢”的“风险事件”挤在一起上演?未来这段时间天知道还有多少“千载难逢”的风险一路结伴而来,准备“教育”我们。
把投资按照不同的风险来源分开,别被其中某一个“千载难逢”教育到倾家荡产,那将不仅仅是一次“教育”了,而是被“教训得快要人生退训”了。
给“非专业”投资者的建议:
我知道,像视频里买“理财”的这位投资者更加委屈,从没听说理财理得本金没了还倒欠钱啊。说句您不爱听的话,您真不委屈。
整个市场流传着各种错误知识:“理财产品是安全的、固定收益产品是安全的、银行卖的风险级别低的产品就没问题…”国家一再各种暗示、明示理财产品不“保本”也不好使,投资者对于“保本”这个词的青睐程度,估计发行理财产品的各个机构大大都心照不宣吧?
所以虽然屡禁不止,但是一直都默许着一线销售人员不停暗示投资者:“这是我们行、我们公司的最低风险产品,没写保本,但是您放心,这都是最安全的!”
这既是整个金融服务业的悲哀,也是普通投资者的不幸。
如果金融服务最有效的沟通策略大多偏向“误导”,这个市场的发展方向能好吗?
不论这个金融市场发展多少年,都称不上成熟!
如果普通投资者没有得到真正的财富管理教育,从业者也大多不在意金融服务的职业操守,只想着一个买得高兴,一个卖得高兴,会怎样呢?
就会像现在,一个坐在地上委屈的不行,一个在民意爆发冲击的红线边缘上如履薄冰。
图片来源网络此时此刻,双方可能都会叹气一句:“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我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您的钱如果不想玩没了,还是先做好整体风险控制,分析完了再买吧!
咱家的钱都分布在哪些产品、哪些渠道,什么比例,风险是大是小?如果这事儿咱们自己也迷迷糊糊的,那么整体资产的安全性也是没谱儿的。
别嫌整体风险把关好麻烦,等到“委屈”的时候就明白了,一时省事儿,买的畅快,总是会有“报应”的。产品可能有一年两年的,但投资行为是几十年甚至伴随一生的事情。
视频里那个理财大姐的二百多万,也许是多次“无风险”产品都没出事儿的累积价值,这次毁于一旦,先不说欠不欠Z行钱,就问问各位,省事儿一辈子,一次都没了,你还觉得全面风险测评把控麻烦吗?
全面风险测评不是简单地判断一个产品安全不安全,更不是有风险就不买。
风险(波动)不是坏事,是可以挣钱的,同时安全也是相对的。
这两种要结合好是不容易的。仅靠每一次购买产品的那半小时,普通投资者确实做不好分析和判断,也未必销售人员都能做到放下给您签约的笔,先给您上一课。
这一课还得您自己上,专门的学习一下。也不用变成“专业人士”,只要掌握最基本的逻辑,至少避开一些常见的知识误区,比如:
“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跟“波动投资股类产品”,这两个谁风险大?
其实这么比就是个错误,就像用蔬菜和牛肉来比较哪个更有营养一样没有逻辑,只能导致更错误的行为。
如果能够掌握基本的逻辑,自己能够识别哪些是负责任的机构或专业金融服务人士,通过依靠他们进行家庭投资风险全面测评把控,合理分配投资比例,我相信,未来一定少踩坑,踩了也不会被一坑到底。
给“同行们”的建议:我把所有提供金融产品咨询、服务、配置购买的从业者都视为同行,我的建议请各位斟酌参考。
我们工作的本质不是销售,不是卖完这单就跑,当我们的服务对象“委屈”了,一同损失的还有我们的自身价值,这是一种“互相伤害”。
我们无力追回投资者的损失,投资者也不会宽恕我们,尽管我们同样对风险不知情,但我们迎来的大多是直接指责和批评。
我见过很多曾经极为优秀、才能突出的金融服务从业者在“黑天鹅”之后,被投资者上门痛骂、逼着还钱,甚至是报官先过堂再说。这样的打击尤其对于自认专业负责且自尊自强的从业者格外严重,有因此离职退出行业的;有挺身而出试图力挽狂澜最后把自己也送进监狱的;也有人从此信念崩溃什么都不再相信,人生从此乌云不散。
我完全没有危言耸听,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风险,金融业巨额财富管控流动的风光背后蕴含着同比例甚至更放大的风险。
各位可以跳出我这段文字去看看各类金融业、华尔街题材的电影,以从业者在投资漩涡中起起伏伏的真实事件改编的优秀作品非常多。看完了别兴奋一场就完了,想象一下电影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什么感受。
咱们多学学成体系的知识吧,不要只会背诵产品收益、品牌优势。
学习一下全面 财富管理的知识非常有用,站的高一些,即使投资者仅仅来购买单一产品,但其实我们已经是在执行部分的财富管理工作了。
能不能别仅仅考虑这一单销售提成,多想想这个产品,这笔投资,这张保单在对方的全部资产中起着什么作用?
今天写的这些不是蹭热点的商业推文,所以我也没推什么对于投资者、从业者的课程,但是只要大家有心,就一定能走上正确的方向,就像谁都知道“识字”有多重要,多看书多么有帮助,有方向的学习必然对于每一位的财富管理形成重要的保障!
向这次“原油宝”事件中受到严重损失的投资者致以最大的同情和理解,相信事情还有一定转机,再等等看下一步的解决方案。
古人说,亡羊补牢,我们还没有被逼到绝境,能不能保住剩下的羊,不仅仅是“补牢”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补牢”的意识。
开始一次对自己全面资产投资的风险测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