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处于魏晋乱世的诗人,祖父是名士陶侃,外祖父更是开国功臣元嘉,从小便有很好的家教。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对于农人或躬耕之人来说读他的诗是很容易形成共鸣的。出于对田园诗"鼻祖"的爱慕,来总结其诗歌内容及艺术风格。
陶做官做了十三年,终于在程氏妹去世后选择归隐,最后做的官是彭泽宰(县令),后崔曙《九日登刘公台作》"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就是指他的。
他的诗集情、景、理、趣于一体。擅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哲思与理趣赋予诗句中。如《饮酒》诗系列。"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将理想中的田园写在诗中,"真意"为何?是身的寄托、心的寄托以及理想的寄托。再如"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此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飞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再有"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世绁尘羁。"除秋菊与青松还有幽兰,如"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晚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这些咏物诗写得都极富理趣,作者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看法亦都寄寓其内了。再有"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往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哀。寄身已得所,千载欣有托。"常创造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那敛翮来归的失群鸟,东园枤立青松,前庭的幽兰,皆是诗人君子的象征,皆是陶诗物我合一的表现,且富有境界与理趣。摆脱了玄言诗的言之无物,又保留其"气象混沌,无可句摘"的特点。
他的诗风平淡而淳厚,平淡中见警策,平淡中见豪迈,诗味淡远。擅用白描手法来表达情感,使人韵味无穷,同时不炼字炼句,诗句往往信手拈来。例如上部分的《饮酒》系列中,有"在昔曾远游,直至东南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感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为了饱食而远游即为奉禄而为官,"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结尾忽然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追求,所以决定"息驾归闲居",与屈原《离骚》中的感情相同"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包括他在《归去来兮辞》里也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即陶渊明在面临屈原去留抉择时他选择离开那个污浊的官场,最后的警策使人心惊,看透俗世往往一瞬间。再有《杂诗》中,"素月出东岭,白日沦西阿。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感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很少的形容词平淡的白描,结尾处惜时的警策,还有如"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等。陶渊明有"金刚怒目"的时候,例如《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惜心,良辰讵可待。"再如《咏荆轲》中"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馨。"歌颂复仇以及壮士发冲冠等,便是豪迈了。
使"自然"与″人伦″相结合。在《五柳先生传》中可知"性嗜酒,家贫不能自给。亲旧知其如此,每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惜去留",常有亲友对其照顾补贴供他饮酒。例如《饮酒》中"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予,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尚皆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他将自己的躬耕实践融入诗中,使得人与田园相统一,超越了当时的隐士与名士诗。又不似谢灵运"模山范水"的繁冗与割裂,他的诗扩大了诗的审美范围,使得田园真正成为审美对象存在。例如《归园田居》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再有《移居》:"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终须纪,力耕不吾欺″;
同时他的诗对后世的王维孟浩然有深远影响。如陶渊明诗风平淡,孟浩然诗亦被评为"淡得看不见诗了",陶写"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孟写"夕阳度西岭,池月渐东上″,陶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王维有"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再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可见二人对陶渊明意象的继承。
坚守"自然"的同时,又演生出"任真"与"委运顺化",在自然中强调"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思想虽有儒家"立名″与佛家"轮回",以及自身的委运顺化,但陶渊明对其思想均有怀疑。例如《饮酒》中"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即是对佛家思想的怀疑再有"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则是对自己的道家思想以及"立名"思想怀疑。但他却能在自然与躬耕中坚守自我如"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再如"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饮酒赋诗成为他开脱自己的方式。关于"立名"思想,他在《拟古》诗中则写得很清楚,如"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山河满目中,平原何茫茫。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颓基无遗主,游魂归何方?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再有"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路旁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固无物。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此处则写出了陶年少时读书而现今发现读六经之不能经世,还不如像孟公般饮酒痛快。如上述排解,但生命的疑惑却一直存在如《拟古》中"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歇,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领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生命的尽头要归于哪里一直是作者疑惑的。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