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因战争辍学,高中未毕业考入报社,此后经历坎坷,但始终读书,笔耕不辍。在编辑与写作中创造性地引导更多的人走向世界。他就是如今已经九十三岁高龄的锺书河先生。
他在二十年前开始编写的《学其短》,后来整合成《念楼学短》合集,如今已经销售二十一万册。
他一生没有漂亮的学历加持,但他从未停止读书与思考,策划并推出了深具影响的“走向世界丛书”,推动、整理出《曾国藩全集》还完成了《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历史》《小西门集》《记得青山那一边》等学术、散文作品。
今天和大家分享他的《因何读书》,感受锺书河老先生的爱国、爱家、爱之事。
一、因为怀疑,所以读书
东坡云:“岁行近矣,风雨凄然,纸窗竹屋,灯火青萤,时于此间,得少佳趣。”如今正是六月天, 正值酷暑,钢筋水泥楼房,热气难熬。到离岁末还早,住在楼房里,虽然有空调,但是不能一直开。
他为什么要读书?他说以前读书不知道选择,什么“三纲者,君臣义”,“三民主义,无党所宋”。被灌满了一脑子,后来才知道全是废话。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接受了苏联“人类征服自然”的宣传,为“开垦处女地”,唱过赞歌,后来才知此乃灾害的根源,如今又要“退田还湖”了。到了七十岁,方知过往之非。如果不想带着这个充满谬误的脑子进坟墓,还是来找些真正讲科学道理的书来看一看,读一读才行。至少在死后,可以做一个明白鬼。这就是他为什么要读书的原因。
二、因为无知,所以读书。
人这一生,读书的时间本就不多,又不幸在听废话、念废话上浪费了许多光阴。像我这样,结果便是无知。而求知更是人的本能,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满足一点好奇心,也得找一点点书读读。一读,方知对有些事物自以为知道的,其实所知甚少。
三、偶思小憩,所以读书。
老实说,读书是用心甚至伤心的事,带来的不一定是快感,往往是伤感甚至痛苦。但人毕竟是人,不能光喝苦茶、吃苦瓜。有时也得含一颗青果什么的,换换口味。所以,散文、随笔、杂志副刊,有时也要阅读一下,作为小憩。《中国国家地理》和《文物天地》两个刊物,一本十六元,一本十元,虽说贵一点,因为有图文并茂的文章,如《文物天地》第七期上的杨之水的《宋词中的几件酒具》,不仅使我增加了古器物的知识,那朴素的文字配着精美的荷叶杯,蕉叶盏的照片,又给了我许多美的享受,所以每期必看。
鲁迅诗云:“无聊才读书”,是挖苦租界上的阔人的。虽然他自己也住在租界,而且并不穷,仍不失为好句。
如今有钱人,无聊时未必好读书,读书者应当是真正爱读书的人吧!
2024-06-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