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瓷器的故乡德化

瓷器的故乡德化

作者: 不说一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05:40 被阅读162次

1999年5月的一天,一支英国打捞队在南中国海上进行着紧张的作业,沉睡在海底的是1882年沉没的泰兴号商船。裹带着淤泥和岁月痕迹的沉船遗物浮出水面,令人吃惊的是,这艘普通货轮残骸周围,竟然打捞出超过35万件瓷器。大部分是日用器皿,有些依旧保持着艳丽的色彩。

专家鉴定,这些瓷器是清代的青花瓷,出产于福建泉州的德化县。

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与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唐代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一些艺人将陶瓷手艺带到德化。由于这里瓷土资源丰富,为今后瓷器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开放的贸易政策,促进了沿海地区制瓷业的兴旺发达。屈斗宫是德化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宋代龙窑遗址。遗留在龙窑上的霞波,见证着德化制瓷业的历史。

明朝中叶,德化白瓷脱颖而出。瓷塑艺人何朝宗用当地的瓷土塑造观音。温润淡雅的牙黄色调与何朝宗的瓷塑艺术巧极天成,铸就了后人在德化瓷塑艺术上难以逾越的巅峰。观音的塑造,成为德化艺人拜师学艺的必修课程。没有别的色彩的白瓷宛如象牙,诱水盈厚,福建人称之为键白。键白瓷器17世纪传入欧洲,由于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使人爱不释手。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

宋代港口开放政策,带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德化依托泉州的港口优势,将大量的瓷器销往海外,同时也促进了本地瓷器制造业的发展。明清是中国瓷器事业的鼎盛期,人们更加重视瓷器的品质。德化依托本地的瓷土资源和制瓷艺人的不断探索,煅烧出了胎质坚硬、釉面晶莹的优质白瓷,在全国众多白瓷中脱颖而出。

德化白瓷的烧制,主要采用氧化硅和氧化钾含量高、氧化铁含量低的矿土,这样可使白瓷的颜色更加纯正。由于瓷土内高达10%的钾钠含量,使烧成的胎体有玻璃质感。再加之采用含钾高、含铁低的纯白釉料和中性细分煅烧,使德化白瓷呈现出白中略带牙黄的色彩,产生了盈厚细腻、润如油脂的质感。器物极具风雅,色泽盈润,有着贵妇般的气质,使目光挑剔的欧洲社会为之倾心。

18世纪前,每年都有几千万担德化白瓷,从海上丝绸之路流入欧洲市场。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一些文明古国烧制出了陶器,而独有中国人在陶器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瓷器。直到17世纪前,当时的世界各地一直没有掌握生产瓷器的技术,欧洲的上层社会更因家里的餐桌上拥有一套中国的瓷制餐具而感到自豪。

青花瓷器起源于14世纪,即中国的元代。它由景德镇的工匠发明,是中国制瓷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青花瓷是指用骨料在瓷胎上作画,然后涂上透明的釉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纹呈蓝色,在洁白胎体的烘托下,有明净素雅之感。青花瓷的出现,一改元代以前瓷器装饰以刻花、画花、印花为主的单调技法,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度的新时代。

青花瓷自诞生之后,迅速成为瓷器市场上的主流,并衍生出青花斗彩、青花粉彩、青花玲珑等多种以青花为原形的彩绘瓷器。梧桐青花是青花瓷的代表,根据民间梧桐引得凤凰来的民间传说而得名,画面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对江南秀丽的风景作了理想的描绘。民间青花运笔流畅,点染错落有致,使元代的青花孕育出明清青花瓷器彩绘的弥生时代。

弹笔的手法是为了让笔上的颜料流淌下来,方便在瓷器上描绘,已是耄耋之年的王西良老人最为人称道的技艺是粉彩。青花玲珑瓷是在青花瓷的基础上与中国镂雕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的一种装饰艺术。青花玲珑是因为在青花瓷器上遍布着半透明的玲珑眼而得名。玲珑眼多为羽翼状,西方人称之为“嵌玻璃的瓷器”,具有斑斓透明、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相传在一次煅烧中,由于窑温过高、瓷釉流动,无意间瓷釉将香炉的透明烟孔洞封闭,从而形成透明而不透气的玲珑眼。

德化的青山绿水为瓷器上的绘画提供素材,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吉利文化图案也被收入瓷器中。晨星半炷香强调了习文之风,凤凰戏牡丹和鱼文图案体现了民间的富贵文化。瓷器成为人们托物言志的载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瓷器的故乡德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gg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