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18。以某东为首的各大电商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促活动。618源自某东,是它的店庆日。印象中每年的六月份某东都会进行促销,但为什么近年来会越来越火爆,成为媲美双11的又一个消费者狂欢日? 在电商快速崛起的那个年代有一个观点,随着电商的发展,人们大批量采购一般会选择年终或年中两个时点。双11作为下半年的一个购物锚点已经被某宝占了先机,那么上半年的锚点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当时就已经飞速发展的某东头上。
和十几年前实体店的国美、苏宁的营销思路并无二致。但玩法更加复杂。
大概在十几年前,电商还没有现在这么如日中天。那时候的主角还是国美和苏宁,他们主推的是线下电器大卖场。通常是在每年的五一、十一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电器促销。在这两个7天长假即将来临的时候,公交车站上、报纸上都是他们的各种优惠宣传,买一送一,满1000送500,和现在的电商们何等相似。,印象中最深的是就我家附近一公里以内,步行15分钟可以到达三个不同的国美大卖场,两家苏宁卖场,还有一家大中电器。那时候支付宝还没有那么流行,微信支付还没有诞生,当时的主打是信用卡分期。就好比现在的花呗、白条一样,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诱惑你来提前消费。和现在的电商相比,大家的目的并无二致。都是要从消费者口袋里掏出钱来。但现在的玩法更加立体化,渗透性更强。
以前的营销手段一般来说都比较简单粗暴,要么是满减,要么是买X送X,当然也会有很多限制条件。但和现在的营销手段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现在很少有人能讲清楚某宝、某东的最优惠玩法是什么。有可能去抢满减的卷,然后还有二次的叠加消费,如果买指定时间预定还会有优惠。再加上每个商家还可以在自己的店铺里面搞些小促销,买送等方式。有时候可能连电商的运营人员都未必能完全捋清楚。最典型的例子是某东今年年初的一次美的烤箱满减活动。本来满减设置的门槛是消费够1000元减200,但由于运营人员的疏忽没有设置门槛,导致烤箱被以6元的价格被羊毛党买了几十万件,总计亏本上千万元。营销手段手段复杂度上升,导致对技术和系统的要求上升,同时也会要求电商的运营人员的思路要更加清楚,能够预判各种可能的风险,这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弥补,但不能防范所有潜在的问题。规则是人定的,系统实现规则,如果规则有漏洞系统也必然会有漏洞。玩法的复杂度上升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也可能带来黑天鹅。
本质上还是通过营销和渠道把控获胜,但背后有科技加持。
国美和苏宁们玩线下的那个年代,营销手段往往是大水漫灌。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能多吸引一位是一位。那时候没有现在的电商这么多技术手段,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意识到消费者数据的价值,利用这些数据玩营销可以一鱼多吃,把消费者的欲望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传统卖家们往往还是以把持渠道的能力来拼刺刀,开的卖场越多越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广告铺的越广越可能吸引客户的眼球。同样,如果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这些卖场中,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拥有了客户入口,把持了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他们就能赚取利润。当时的格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和这些大卖场服务,宁可自己拓展营销渠道。
而现在电商们的玩法仰仗着数据和技术,手段越来越精细化。但本质上来看,和那些十几年前的传统大卖家手法是相同的。互联网的流量就如同以前的线下消费者,也一样需要各种线上营销手段的吸引。我在某东加了一件商品到购物车里,几分钟后在刷抖音时,就会自动刷到推荐给我和这个商品相同类目的其他品牌产品视频。再稍微迟一些,微信的朋友圈里也能刷到类似的产品,当然推荐都指向了某东。同样,微博上的也有类似的推荐功能。但令我疑惑的是,为何会一直推荐给我植发和箍牙的广告。植发广告也许是根据我的年龄和职业做了预判,可箍牙是怎么回事?
电商企业的技术除了赋能本职外还能制造门槛。
互联网技术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不但给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更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电商通过商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些资本不仅仅是指金钱,还包括客户的消费行为数据,完成电商销售行为等形成的IT技术、物流技术等各领域的知识和实践积累。这些数据和技术能的积累,和知识以及信息一样,最终用途也并非单一的。也就是说拥有的这些积累不会因为被使用了或者被分享、传授出去了就会因此而消失,它仍然被企业所保留,并且可以在未来支持更多的可能性发生。同样,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加持着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就如同学习数学,从刚开始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术,演进到初等代数、平面和立体几何,然后开始掌握高等代数一样,下一层的积累为上一层的掌握打下了基础。吸引消费者不再靠吼,而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技术除了赋能也制造了高高的门槛。有一个笑话,两个人在森林里徒步,突然间遇到了一只狼。这个时候比的不是谁比狼跑的快,而是只要比另外一个人跑的快就可以保命了。技术的发展也类似,科研成果不一定要全部应用到,只要我使用的技术能比其他人的先进一些就足以保持优势了。因此,对于电商们来说,利用技术来制造门槛和用它来造福人类重要性是一致的。能用电风扇吹走的空纸盒,就不需要高大上的红外线激光上阵的。商业还是讲究实用见效为先。基于商业的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既可以提供便利,也可以制造障碍。就看怎么用。
未来的电商渗透力度更加深入和体验越来越极致。除了我们常用的电脑、手机外,将来会拓展更多的智能设备,如手表、家用电器等,商业会通过越来越多的触角直达客户。我们现在还主要通过线下进行的活动,除了一些必须要生理上触达的项目外,其他的活动必然会越来越偏线上。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的体验、情感等更加复杂的心理状态也会被互联网同化,我们不在需要面对面的沟通,一切都只需要数字信号的传递即可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