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作者: amm_Zhou | 来源:发表于2015-05-04 22:43 被阅读0次

    #每天任务#

    1号:Act one. 2号:Act Three. 3号:Act Three and two. 4号:Act Two.

    今天: Act Two。 上场口主要是群众演员入场。主演的咏叹调多,所以需要群众演员的时候并不多。

    #今天所做 and 心得体会#

    1,到排练厅时已经12点半,发现大监督们已经把场景道具布置完毕,且自己上场口的道具还没有开始准备。--以后需要提前15-20分钟左右到排练厅,及时准备好排练的幕所需要的道具、查点人数。

    2,排练中间有大段咏叹调,上场口没有Q,人处于极度困的状态,差点睡着。--晚上11点左右休息。倘若中间没有Q点,跟着钢琴伴奏过谱子:主要练习的是在找不到五线谱位置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找到地方,并总结出经验。

    3,如果只是在做监督的工作,那么这个项目带给你的只有读五线谱的能力。但是,如果可以在不耽误Q的同时,认真听导演是怎么说戏,认真听演员发音,认真跟钢伴,相信这样全方位的收获会是更多的。

    4,在场的翻译,首先肯定,从英文翻译为中文时,中文用词书面化,80%翻译的感觉到位。但是缺点也有:首先,翻译的听众主要是演员,那么在这个时候,如何翻译的通俗易懂,让演员有效率地领会导演的意思,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成语或许很晦涩,但是翻译的最高境界或许应该是一个词语就可以把外文想表达的意思恰当表达出。这需要2年左右的刻意训练。但是我认为这方面的收获也会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从事艺术领域工作,并且是管理人员的角度。

    其次,这位翻译试图替导演把意思表达到位,在表达完导演意思后,还会跟演员说一些自己的见解出来,(比如导演让某某群众演员表现地更风骚一点,而翻译在表达完风骚意思后,让这位演员在某个位置做个什么样的动作,来更好突出风骚特点),这使得不懂英语的演员听上去像是导演表达的意思。殊不知,这位不懂中文的导演,一定是需要这样的“助手”吗?个人认为,翻译需要做的,是用最清楚、合适恰当的语言把导演的意思单纯表达到位,而不是在添油加醋。本来应该属于演员自由发挥的情节,或许在翻译的指导下,整个戏剧风格成为了翻译所想要的?翻译应该做好其所应该的传达意思工作,其他的具体导演情节,可以由助理导演配合完成。

    5,今天在场的一位大腕发飙,原因是觉得翻译不能把导演意思准确传达给演员,他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首先,这个大腕没有耐心,脾气不好。其次,也要考虑翻译的失职,翻译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导演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翻译的角色,在替导演指责某演员应该怎样怎样。第三,翻译出现失误。第四,助理导演不能做好相关工作。第五,在场懂英语与音乐的人有很多,但是大家并不是相关的导演或翻译角色,所以即使听出来翻译说的并不到位,也不愿去多管闲事来做纠正(这个问题以后需要仔细思考)。

    6,在没有Q的时候,尽量保持坐的状态,减少体力消耗,为以后整个项目的进行推动留有余地。

    Ove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ki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