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

作者: Olivia篓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16:32 被阅读0次
    静水流深

    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从不会为谁停留。转眼访美回国已近一年半,曾经深刻的过往逐渐模糊。不是遗忘,是安驻心灵深处。生命的丰盈在于经历,经历其实就是生命本身。与我而言,依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SU)这段访问学者的经历,是生命本身。

    访学的缘由有二,第一个有点冠冕堂皇,应了个时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应了心理学中所谓“达克效应”,肚子的那一点墨水不够用。第二个却是诚意满满,奔着蜚声海内外的华人学者屈海林教授去的。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着他的人格魅力。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SU)位于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州。维度位置相当于中国甘肃,用屈老师的话说,该州在美国的地位也大抵相当于甘肃省在中国。OSU成立于1890年,学生来自100多个国家。大学位于静水小镇Stillwater里,小镇共有居民四万多,其中大学城师生近三万人,也造就了小镇生活的安宁祥和,被评为美国十大幸福小镇。如此看来,这倒是个适合潜心学术和生活的地方。我所访学的酒店与旅游学院(HTM)在全美酒店旅游管理领域的教育和科研排名均为第八,餐饮管理排名第三。学生教育强实践性和强学术性兼具。该专业学生自组织运营学校餐厅、学校客房,负责一年一度的酒品论坛,接待来自业界和学界的大咖。我上课时会拐角遇见在厨房里专注菜品的师生,驻足停留,透过窗子欣赏美食的出品过程,真是一种享受。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学习生活是非常紧张的。平日作业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完成,且占期末成绩比例高。常看到学生中午左手拿汉堡,右手写论文,也常常看到图书馆里的通宵达旦。不过,无论如何紧张,校园和图书馆里都是静谧的,学生们穿梭期间却并不喧哗。留心观察,还有一二“怪事”。其一,校园里找不到谈恋爱的,连拉手的小伙伴们都没有。除非重大节事,女生们都穿着大体恤和大短裤,冬天就是牛仔裤,不讲究。所有同学都背着重重地双肩包,匆忙行进。其二,教室课桌上找不到手机,除了积极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室里非常安静,不在听讲吗?仔细观察,他们都在飞速记笔记,要么是在电脑上敲,要么在本子上写。美帝的学生笨不笨?难道不能像我们学生一样,用手机直接拍下老师每一页ppt,潇潇洒洒地上课,留着期末考试前慢慢消化吗?看来老美倒是更深喑曾国藩老先生“结硬寨、打呆仗”的道理。

    我在美国选修了三门课: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heory;Research Methods Management;Advanced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Research,和HTM的博士一起上,也包括其他访问学者。授课的分别是Dr Qu和Dr Miao。老师们上课务虚也务实。务虚的是,这三门课从不同视角,深度剖析旅游研究理论、方法及前沿,可谓思想盛宴,一会儿云里雾里,一会儿脑洞大开。务实的是,每学期第一堂课,老师都会把整个学期的讲义电子版,要阅读的文献、要完成的作业及分组、时间节点等通过电子邮件和文本详细告知,本学期内严格遵照,绝无形式。最务实的要数论文讨论了,老师会就某个话题,给出该领域优秀论文,同学们课下研读,课上讨论。更集中难点,用SKYPE邀请论文的作者,课堂视频连线,分享他们的写作经验、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共享和开放的教学和研究风格让我耳目一新。共享和开放不仅在线上,更在线下。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越是能力和智慧上好者,越自知不足,保持好奇和谦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区”,HTM的博导鼓励并支持自己的研究生寻找某领域内专家,探寻更有效答案。Dr Qu的某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请来了商学院的教授,因为这位教授曾在前沿研究方法上给予非常细致的指导。也有学生会到心理学系实验室学习实验操作,到社会学系学习田野调查。只要时间合适,大部分教授都热心相助。当然,最大的互助平台还是图书馆,这和美国其他高校情况相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图书馆里举行的林林总总义工形式的培训课程,无论是语言类、技术类、生活类,只要提前报名,都有资格免费学习。从而,360度全景式研究和学习,收获的就不限于知识了。

    当然,美国访学绝非只是专业研究,文化交流变成了一门学问。很庆幸,OSU有一个专门服务于外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机构(FRC)。因为FRC, 大部分OSU的访问学者都租住在学校提供的平层公寓里(标准的两室一厅,类似国内的家)。相对其他州,价格也比较亲民,每个月七百多到八百多美元。租住很省心,因为有专门维护保养的后勤服务人员。因此,在OSU的世界各地访学者和留学生成了一个大家庭。FRC会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定期的包括各种公益课程:英语口语和写作、美国历史、领导艺术、跨文化沟通等,上课的都是退休老教授。不定期的课程包括:防震知识(OSU常年小震不断)、龙卷风常识和预防(每年春季光临)等等。其他活动也不少,主要是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比如国际美食大比拼(我在那年,获胜的是中国访学老师制作的糖醋里脊)。所有这些,会让参与者对包容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层次了解,也从中结识了许多多元文化的传播者。例如,领导力课程的老师Jim,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出头的退休老教授了。是位风趣儒雅的绅士,私下里也会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Jim的夫人是位艺术家。摄影、画画、写诗,极具才气。和她一起去欣赏过画展、听过她读的诗作、也会把生活中许多心绪向她倾诉,从她那里寻找力量。

    如果说不同文化的交流能让你丰富,海外华人的互助倍加温暖。OSU有个家一样的组织---访问学者联谊会。访学老师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小到搭车买菜、切磋厨艺,大到法律援助、送医看病。脑海里,常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六位访学老师抬着近二米的厚重沙发,步行蹒跚近一公里,抬上二楼,搬进我家(其他老师回国转赠的); 也记得刚开车刮擦了前方汽车被报警,我一时无措(不熟美国交规),有老师一直陪伴交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异国他乡,心理上有了依靠和支撑,很感恩。无意中,访学联合会也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主要通过各种联谊活动,搞了几个大事情,比如:春节晚会和元宵晚会。访问学者联谊会和华人学者联谊会联合筹划、亲自参演。并邀请了一年来帮助我们的各界国际人士。这样一群做学问的演节目,跨界做了不擅长的事,却真诚温暖。我也不自量力地担当了春晚主持人,男搭档是OSU数学系华人教授。元宵晚会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由FRC协助承办,写春联、贴春联、演奏古筝、猜灯谜、品华夏美食。那一刻,我们确实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作为致力于旅游与酒店管理的研究者,自然也要“行万里路”,实践探究旅游这点事儿。只不过除了关注旅游体验,更留意旅游运营。于是乎,尽力尝试各种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预订、旅游餐饮。最有成就感的体验是,研究Priceline上bid功能,用汽车旅馆的价格预定了五星级酒店喜达屋和洲际酒店。为啥国内OTA老大携程没有此项功能呢?大概担心聪明的国人把合作星级酒店都“算计”了,完全无利可图。也喜欢airb&b上租到的民宿,二居室的房间整洁雅致、随处可见的书籍、摆件、照片,让你完全置身一个家里,加上主人留下的温馨文字提示。有温度的旅游服务和体验大概如此。崇尚简单的美国人,在旅游服务中也自然亲切。最亲切的服务体验其实是在一家小餐馆里,因为感冒,点完餐等待时,趴在桌子上。20岁左右的白人男服务员过来时一直非常小声,好像也感同到我的不舒服。待我结账离开餐馆,他轻轻告辞,安静目送。出门后,打开结账单,发现发票上居然用铅笔写着一行字,翻译成中文就是“您好像身体不舒服,祝您早日康复”,顿时泪目。朴实、朴素,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的个性化服务秘诀,其实就是回归本心,感同身受。

    时光如梭,静水归来已经一年半了。访学结束了,也才刚刚开始。仍然和自己的导师屈老师邮件探讨学术,合作的论文也刚付梓。每次发给他的邮件还是得到秒回,就像第一次和他联系时那样。在自己的教学中,会借鉴所学,虽会遭水土不服,也坚持调整适应。屈老师承诺的学术回访也兑现了,今年夏天来到我们旅地学院,给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并探讨两院系深度合作的可能。

    特别喜欢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的那句话“真正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我们经历过什么,而是我们赋予这些经历什么意义,以及用什么方式应对它们”。感恩一年访学所历,希望这个项目能令更多教师开阔并成长,相信走出去的老师们会令青岛大学更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水流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mf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