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听起了老歌。
当李春波的《小芳》响起时,不仅让我想起初次听这首歌的时候正是我上初中。
初中的日子倒是留下许多艰辛的事。
镇里的中学离我家大概十四五里路吧,不像现在的路都是水泥路面或者是柏油路,基本都是黄沙铺的乡土路。这么远的路,我们就得骑自行车去上学,因为知道路途远,所以我们那时大都在五六年级就学会了骑车子,我们那时照比上几届的大孩子要幸运得多,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上中学的大孩子基本上都是步行去镇里上课的,所以,要是村里尤其是我们这个离镇里最远的生产队能有个顺利读完中学就很不容易。
说到上学的不易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路远,我们农村的孩子倒是不怕,能吃苦的本质几乎是天生的。那时的早自习是七点半,就那我来说吧,我就要大概五点半起床,六点半从家里出发才行,等到上完晚自习就是晚上五点左右,夏天还可以,东北的冬天天黑的早,沿途也没有路灯,我们都是几个同学摸黑骑自行车回的家,到家里就忙着吃饭,然后是写作业和预习,几点睡觉就不好说了,早上还要继续早起,就这样早早晚晚的奔波。这还是在天气好路也相对好走的情况,赶上天气不好,刮风下雨什么的,我们就惨了,路上的稀泥会塞住自行车的轮子,让我们无法前行,我们就得手里拿着半截木棍边骑车边扣掉泥巴赶路,这还不算完,在我们去镇里和学校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大山岭,山的这面我们要连呼带喘的推自行车上山,山的那面我们又要拽住车子,不让它滑下去,男孩子还稍好些,女孩子就非常非常的困难越过这道岭。
二是上学要交学费花钱,九十年代初大家都不富裕,能有“闲钱”供上学的实在不多。农村的老人们思想上又对上学不够重视,反正早晚都要回来种地务农,趁早就不让去上学了,上初中的年纪也正好是地里农活能顶大半个劳力,回到家里还能减轻负担。
三是我们农村学校里出来的孩子受到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知识底子都很薄,即使家长支持,本人也想好好学习,时间长了难免会跟不上中学老师的教学,慢慢地好多人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最后,难免不早早的放弃了学习的机会。
我们班级在初一开学时大概有三十左右的同学一起上课学习,到了初三毕业时也就剩下聊聊的十几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