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六天来,天天都在吃吃喝喝中。
烤肉吃了,是新型烤法,泥炉小火,滋滋作响,冒出来的烟,瞬间被吸走,反响不错。我最爱的土豆泥,生菜,泡菜,沙拉都可反复添加,厚道的商家。
兰香子的剁椒鱼头,柠檬虾,菜花炒肉吃了,辣虽辣了些,倒是很过瘾。鸡汤和虾仁汤都喝了,没有异议。鸡汤比过去更多加了一些菌类。我喜欢闪闪发光略带温度的餐具,看上去放心。
那天聚集了十五个亲人去国力仁和,十几道经典菜都点了,尤其是毛血旺,很地道的食材,大家都吃了一些,得了好评,笼笼肉夹馍还要了两份,都吃光了!龙利鱼连汤带鱼的做法很经典。
吃牛肉泡馍自然不能错过,那天没雨,楠十点多去手掰馍了,十二点才吃上,我在楼顶晾晒了被子等衣物。下去时馍馍都掰好了。我只吃了一个馍馍,两大片牛肉,普通煮法,感觉恰到好处。
雨果饺子,我们要了牛肉韭黄的,俩人一大份,三十个,足够了。下着雨,来回都打着伞的。楠天天在附近打羽毛球,腿部肌肉拉伤,我们带了一份20个给他。他说,刚刚好。
门口的大老碗刀削面,是油泼的,也是老陕最爱的那一口,看上去真的是碗比头大!我俩一份足够了,楠一个人吃了一大碗。小菜种类繁多,要了一份。
昨天冒雨去了家人最爱的某灌汤小笼包,他俩吃,我连试吃都放弃了。我只要了砂锅和蒸饺。他家的味道,有人偏爱,有人受不了。服务态度一般。店面没好好整理。原计划如果不好吃,就去吃成记肉夹馍的。
人在吃吃喝喝中得到了快乐,不由觉得,节日就得这么过,而这一切的发生,与什么相关呢?当然是观念,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是基础。十年前达不到这个水准,二十年前想都别想这样的,三十年前,随便进出饭店吃饭更是稀有,四十年前,过节能包个饺子就觉得很幸福了,五十年前呢,哦,那个时候,能吃上一顿白面馍馍,是可劲儿向往的生活!我老姨渴望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是她老人家的梦想,可惜她生前终究没实现。
我想,品质生活,离不开好吃好喝。除了在外边吃,回到家也得有配套的节日氛围。
我们品尝了皓爸送的各种各样的月饼,吃了汤圆,喝了自家磨的豆浆,还熬制了银耳羹,里面添加了桃胶,皂角米,雪燕,莲子等。今天早上专门做了红豆包子,里面加了核桃仁(磨碎),酸梅粉,发面用了牛奶和白糖。楠还发了圈,觉得甚好,临走带了好几个。下午又做了莲花白加鸡蛋香油的蒸饺,里面添加了两种菌菇。自觉得比那家卖的蒸饺好吃好几倍。
每天晚上都有陕北小米粥,那一口暖胃又暖心。每人一碗,不多不少,小炒佐餐,吃得尽兴。
包了馄饨,熬了鲫鱼汤,那天妹妹和甜甜也过来了。
但愿从明天起,更多自由自在的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