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页搜索“仪式感”,会有满屏的文章告诉你这玩意儿很重要,你要不来一点儿,要么就是死脑筋,要么就是个俗人糙人。
而有了仪式感,你平凡的生活就能变得不平凡,你鸡零狗碎的日子就能显得庄重又精致。如果一个男人不和女人来仪式感,那就是没把你放在心上;如果一个女人没有仪式感,那完犊子了,你还活个啥劲啊!
常规论据少不了《蒂凡尼的早餐》、《小王子》、某明星的言论等,自然还有诗和远方。
读了几篇,脑子中除了“zhuang bi”二字,并没有明白他们口中的“仪式感”到底是个啥。大多数文章都说不明白,但会举例子,典型如婚礼、结婚纪念日、过生日、发1314红包……黑人问号?
但凡是个识字的人,稍稍动脑子想一下就知道仪式感和仪式是两回事,不然为啥造俩词。那仪式感是啥呢?仔细观察观察那些例子不难发现,他们口中所谓的仪式感,就是“别人都这样做,你也要这样做”,或者“电影里、书里这样做,我也要这样做”。
很小时我就对他人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因为他们若不是假人,为何人云亦云、人做他也做?挣钱谋生模仿他人无妨,喝水吃饭搞对象打发闲暇时间也要模仿?难怪电脑的复制粘贴快捷键最容易被人记住,大脑是个好东西,但用起来辛苦,做个直接copy又能装13的空心人多棒。
连某百科都解释不清的仪式感在网上与社交平台大受追捧,一张张滤镜效果浓重的照片配上一句“生活有时需要一点仪式感”,不过是庸常生活的伪装。
劳心劳力办场婚礼,来了半屋子感觉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人,在一束束仿佛看猴戏的眼神里,新郎顶着七月的大太阳热到麻木,新娘站在一月的寒风中冻的牙齿打架,俩人像打扮精致的布偶供人瞅来瞅去。在出了门就是路人的司仪空洞的激情里,一起拿起西瓜刀,切着婚庆公司准备的八层假蛋糕。估计俩人手上还较着劲,生怕对方手滑切坏了,还得给人家赔。
然后呢?婚后该吵还会吵,该离还会离,一场婚礼顶了个屁。除了收的份子钱,想从婚礼上榨取的面子、虚荣、脸上有光、浪漫啥的,到底保存了多久呢?那些东西估计都随着婚礼结束、婚庆公司工人们撤场时,一并装车拉走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