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这漫天飞舞的杨花,是那么的像花,然而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它零落在地化为了尘土。它在春风中,被抛落在家乡的道路边,仔仔细细地几番思量,仿佛它是那般的无情,其实它是那样充满了深情。
内心深处肝断柔肠,想要睁开眼却只能紧紧闭上,泪眼婆娑,想要在梦里随着那春风,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可是又被屋外的黄莺,无情叫起来了。
我一点也不恨这杨花漫天飘飞,落尽尘土,心里却是怨恨西园里,到处是落红满地,满目枯萎,实在是太难重缀了。
清晨那雨后的落花,都飘到哪里去了?原来,它已经落到池中化成了一池的浮萍。假如要把这春天的姿容分成三份,其中的两份化作了尘土,还有一份飘入流水中,再也了无踪影。仔细看来,那哪里全是杨花啊,那全是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写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此时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了黄州。章质夫,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经常与他诗词唱和。
【赏析】
本词的上半部分描写了漫天飞舞的杨花,飘落于地的情景。
开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两句中用词造句,精美巧妙,语韵天成,委婉动人。细细品味,表面上看是在吟诵那普通寻常的杨花,实际上也是在表达着词人的内心情感。
而随后的几句“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却在巧妙中,把杨花和人合成了一体,表现了离人心中,那满满的愁苦和哀怨。
本词的下半部分抒发了词人的情感。
首句中“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词人用词跌宕起伏,错落有序,抑扬顿挫于其中,用“不恨”两个字与“恨”字相互呼应,表达了对杨花无人怜惜、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深深惆怅之情。
而后面接下来“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几句是对应上半部分的“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词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后说出了杨花的悲剧结局是“一池萍碎”,可能是尘土碾碎化成灰,还有可能是随流水无情而消逝。
结尾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词人笔峰旋转,将这满池中“萍碎”的杨花,比喻成了离人的哀愁的眼泪,想象奇特,传神写照。
本词全篇虚实相间,充满了情趣与忧伤,意境优美,令人心醉。细致入微,真情流露,情景交融,彼此呼应。深刻地体现了流年似水,人生聚散无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