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29

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29

作者: 作享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20:15 被阅读0次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颜回感叹地说:“越是仰望就越感到高大,越是钻研就是越感到深刻,有时看到他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的引导,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我,以礼节约束我,使我欲罢不能,充分发掘了我的潜能,看到老师之道卓然耸立,但想要继续跟着他前进,又感觉到自己能力有限。”

    钱穆先生认为孔子最得意弟子颜回对孔子赞叹看出孔子之道的高深,但是孔子之道虽然高深莫测,但是却体现在人情世故、饮食起居、交接应酬、人际伦常之间。孔子之道平易近人,细细体会有会感到有高深不可及的东西。即使颜回这样的贤者,也会如此感叹。对于后学者,应采用博文约礼,在“欲罢不能”中,逐步前进,能够体悟到颜回与本文中的慨叹时,就是面对孔子之道之极高之处。

    李泽厚先生通过颜回对孔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品德风貌的赞叹,以及虽向往之力不能及的崇敬感,得出孔子对其教育已经超越了学而优则仕的目的和范围,而成为完整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这便是儒学宗教性的一面。作为老师达到了这种境界,无怪乎孔子获得崇高而近乎神秘的形象。

    稻盛和夫先生看中颜回想要达到老师的境界的强烈愿望,认为这种强烈的动机和使命感是其他事业成功的前提。


    李泽厚先生特别说“欲罢不能”展示了学习不断深入的状态。可谓跨越千年的知音,这也是所有学有所成者的内心体验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孔子说:“我并不是天生知道的人,而是对古书和新人所说的道感兴趣,我是勤勉好学的人。”

    钱穆先生说:好学必好古。孔子的学问特别强调人文,尤其是从历史经验和古人言行中得到的启示,所以特别指出“好古”。钱先生推测当时肯定有人以为孔子的学问是天生的,所以孔子特意直言否认。

    钱穆先生让我们细细品玩“生而知之”和“敏以求之”的两个“之”字,其意何指。我以为应当是学问吧。

    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和其他宗教始祖的差异在于孔子从不强调自己的聪明,更不宣扬神迹,而是强调后天学习,并通过自身实践孜孜以求。这正是孔子和孔学的要点。也是中华谦虚美德的体现。

    稻盛和夫先生借本章发挥要崇尚读书,其本人更是钻研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并颇有成就。读书就是向古人今人学习,获取间接经验,再与自己的直接经验结合,会产生更大的力量。稻盛和夫先生不断劝导青年人读书,他本人工作繁忙,但是每天都要挤出时间读书,也是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践行自己的主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cs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