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次参加黄小座谈会,相较第一次内心的自己更加坦荡,一是接受自己是心理辅导老师这个身份定位;二是为这个称呼自己每天在努力学习知识,有运用知识的抓手;三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让我对场域不陌生;️四是老师的指引和鼓励,让我敢分享,将自己的输入转化成输出,想起一句名言,大概意思是:知识经过自己的灵魂转化出的才是智慧。
案1,不爱学习在班级捣乱,爱做出其不意的事情,并且和老师对着干,爱打同学,放学不列队自己跑了,做其他事情很认真,在家会自己做饭,很细心发现班级墙角地帖开主动给粘上,爸妈对待他冷漠,电话沟通父母漠不关心态度,想要有朋友但又会打别人。老师有担心孩子到高年级会有放弃生命的危险
感悟:有这种孩子在班级真的特焦心,需要花费很多心思。我也看到了孩子有懂事的一面,在力所能及做一些事情提现自己价值,想得到别人的看见。分享内核图:那个人最中心的力量是内驱力,这里的力量需要有安全感,你是最重要的,无条件的爱,鼓励和赞赏,通过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父母接孩子的时候就没有亲切感,比较冷漠与孩子无交流,孩子做家务在学校里捣乱分子,都是希望被看见,老师安排的事情做的很好表扬了只能好那么一会,我们有一个5+2的说法,因为成长中内核力量直接影响情绪,情绪影响大脑没办法工作。我们老师主要在第二层做工作,也就是牵引力,除了爸爸妈妈,伙伴和榜样的力量也很重要。孩子擅长老师安排他一个人整理图书,建议类似的事情可以选择几个小朋友一起干或分配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这样让自己有伙伴感,避免孤立感,老师的担忧可以理解,在校期间在伙伴和榜样的力量让他找到自身价值,这样只要有一个点支撑着孩子就不容易爆,多一点关注,每个人都是有本能的自救,他会发出很多信号来让你发觉。可以把孩子在校的表现给父母做沟通,放下对对方的期望。
案2、爱请假,妈妈带的多,请假期间还参加运动会跑步第二名,随后又不是这疼就是那痒,继续请假。
感悟:第一孩子在校做出比赛获得名次不要立刻与其关联到学习也可以这样。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慢慢鼓励和延伸。让他先从取得名次的找到成就感和自信;主要从话语中引导而非教育。第二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和表现以及长期请假对学习的影响。最后我感受到了你对这个孩子的焦虑,我们人生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尽力,别人的事尊重,老天的事接受。
3、孩子的外公外婆妈妈是军人,允许上网课吃饭,身体健康第一,爸爸经常打孩子。有次同学看到一颗糖不知道是他的,吃了糖,他有被侵犯感觉,并且要打同学,生气的不放过他。
感悟:通过描述孩子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应该是以外公外婆的教育为主,爸爸的缺失的。并且家庭环境中是没有话语权的,爸爸在家庭环境中是压抑状态的。对孩子的赞赏关注这点缺失,在这个年龄段是爸爸陪伴建立规则意识的且与外界链接具有力量感重要时期。父母教育统一性在家访中进行沟通,爸爸也是需要多表达赞扬孩子为孩子在建立友谊做到引路人
4、感觉心理年龄幼儿园一样,很听话但是作业不写字也写错,告诉她如何笑着说好,不改正,考试20多分,爸爸说她只要健康活着就好,妈妈负责的多一些
感悟:妈妈的严格管教让孩子有退行性,爸爸的社会竞争意识应该比较弱,家中经济来源多数来自妈妈。老师与家长沟通需要强调爸爸在内核图中赞赏鼓励的重要性,不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一点关乎孩子与工作中同事及领导的关系都很重要。
5、4年级女孩子拉扯男同学没有男女有别意识,这个男孩很苦恼,她妈妈也很担忧,
感悟:妈妈的担忧若觉得孩子没有男女意识,建议家长可以先做教育哪些部位是除了妈妈以外都不可以碰的,最后参加一个性教育培训课,这样以后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孩子都会很理性对待且不会因有好奇感而犯错。对于被“绑架”的男同学,若不愿意的情形下要坚定的说不,并且告知自己会采取措施。
6、自己孩子和老师很熟,拉着老师分享,让妈妈觉得没有敬畏之心,有一次还让老师帮忙做事情
感悟:首先作为妈妈要适当学会忽略孩子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很多时候越关注越纵容。其次存在问题先谈换位思考自主的感受,少一点教育,若存在界限感不明的行为从这方面为孩子引导建立。
7、老师自己孩子,四年级,夫妻俩带大,要求比较严,觉得有讨好心态,看见妈妈不舒服就要安慰,课堂开小差,喜欢问妈妈如何做
感悟:很多时候给孩子我们认为的自主权,在把自己的感受表达一遍后,孩子是最爱你的很难不顾及妈妈的感受做决定。可以让孩子先说出自己想法,提出对这点的建议,让孩子自己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