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生活,也可能是当下的一种状态,也可能是一种情绪……
这其中可能也包含了每个人的故事
心境对于我来说,可能是茶余饭后的一张画。与其说是一张画,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的诉说
纠结、否定、愤怒、质疑、焦虑……
这些情绪好像一直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许多人,其中也包括我。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从平时跟孩子的相处中,就不难发现,当看到孩子身上有一点问题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先是慌乱,然后是不知所措,情绪上来了,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焦虑,然后就开始用我们最擅长的方式攻击孩子,那就是语言。
“借题发挥、借物抒情”用自己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绪
带着质问的口气对孩子说:“作业写完了吗!”
带着抱怨的语气对孩子说:“整天就知道玩,除了看手机、打游戏,你还知道干点别的吗?”
带着教训的口气对孩子说:“有点时间多看点有用的东西吧。”
……
这些语言的背后,其实都源自于我们的心境。当我觉察到这点时,开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画画静心、从画画中自我发现、在画画中自我探索、在画画中自我寻找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23e9b670820b931a.jpg)
图一:带着慌乱的感觉慢慢开始梳理自己的情绪,在梳理的过程中,无数的想法不断的在脑中闪现,一节一节直线生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2075bfb6e15e5782.jpg)
图二:感觉好像一只只眼睛包裹着我,虽然有点紧张和慌乱,出于自己的好奇心,试探着寻找内心的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ea43343cb39dbeea.jpg)
图三:带着这份感觉和自己在一起,虽然起起落落,像是一座座山峰矗立在眼前,慢慢的体会着笔尖落于纸上的感觉时,情绪开始变得舒缓而平静许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91d9dcb79636f9d4.jpg)
图四:平静过后好像有许多的能量生发出来,三三两两、点点滴滴,能量越积越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c56f8b91dc2981ce.jpg)
图五:也可能是有了这份点点滴滴的感觉,内心好像有了一种力量感。打破、重组、交织、分开、虚虚实实,慢慢的有一种温暖从心里升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044d57f0e6d4ff1b.jpg)
图六:就是这一丝丝温暖的聚合,生发出一种果实,这个果实要告诉我什么?我虽然还不知道,但我却知道让自己心境放松下来,就是跟这份感觉在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e5b3e54717bf452b.jpg)
图七:放下内心的期待。
通过用画画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进行了梳理,心境好像平缓了许多。
于是,放下内心所有的期待。我约了多年不见的朋友,可能是因为太久没见的缘故吧,我一直在听朋友讲她这些年来的生活过往,没有打断,只是静静的聆听。
可能跟孩子在一起呆久了的缘故,习惯了这份静静的聆听,让我很容易,就能回到自己的内在,聆听到她的感受。
她到幼儿园打工至今已经近20年了,到现在工资还不到两千元。因为喜欢孩子,热爱幼教工作。每天早去晚归,经常是不计回报,默默付出。为了便于孩子观察,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生活之美,精心栽培了各种各样的花卉放在她们的教室里,让孩子们随时观察和感受这些植物带给他们的美好。
她还告诉我,通过养这些植物花卉,让她悟到了很多的人生哲理,比如怎么去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怎么去爱自己的家人等等……
就这样她在幼儿园一呆就是几十年。这几年,婆婆又得了老年痴呆,在幼儿园上完班,回家还要给婆婆做饭、喂饭,有时婆婆把饭撒到衣服上、地上,她还要给她擦干净继续再喂,就连婆婆拉了、尿了也是由她来整理……
她对我说,你知道吗,王老师?这份耐心,就是在养这些植物时感悟到的。
我听她说完这番话,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抱怨,也丝毫没有看到她脸上写着对生活的不公平,从她的脸上让我看到更多的是她对现有生活的一份满足和善良的心境。
于是,我带着这样一份对生命的尊敬,画了这张小画。画完这张小画以后,我好像在内心深处找到了答案——美好的心境,不一定缘由你得到多少,或者失去多少,而是你在得与失中,面对生活,还依然热爱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生命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67e4ba6f28a87a8e.jpg)
图八:也正是从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身上,让我看到了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更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待身边人事物的那种平和而温暖的心境。
由于现代社会什么都要求快,生活快节奏,上班节奏快,就连孩子的学习也是快节奏…这个“快”字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无形中也给人的内心增加了些许的焦虑感、紧张感,甚至是恐惧感。
孩子们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业余时间,还奔波在各种辅导机构,这种学习犹如打吊瓶,哪门功课不好,就到哪个辅导班去快速补习。
因此,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为了生源,营销、促销广告也是直接把家长引向了功力和焦虑的极端。
更不用说让生活慢下来,就连带孩子去欣赏一朵花、看看一片云,听一场音乐会,到美术馆去看看画展,好像成了一种奢侈品。
就连下一碗面条,这么简单的事情,有的父母都不舍得让孩子去做,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更不用说去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世界。
我曾经跟一位初一的孩子聊天,他说:“他期末考试,在班级考了第四名,他觉得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因为他妈妈说了要让他考进班级前三名。”并且这个孩子从周一至周日,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还要上各科的辅导班,晚上回到家差不多也要十点左右。
我问他:“你累吗?”
他说:“还行吧。”
我又问他:“你除了学习以外,还有没有做一些其它有意义的事情呢?比如:社会实践、小志愿者”
他说:“几乎没有时间。”
……
当我听到孩子说“还行吧!没有时间”这样的话时,我好像能感受到这些话背后,孩子无以言表的心境。
记得有一个故事,钱穆曾路过一座道观,看见一个老道士正砍去一颗槐树,重新载一株茶花。问其缘由,老道士说:“种上茶花,我明年就能看到它开花;而这槐树,怕是我到死也享受不到它的荫凉了。”钱穆摇头笑问:“你的前辈们种下槐树是为了当时就享受清凉么?”
所谓“有用”,不过是目光短浅之人看见蝇头小利而迸发出的欣喜之词;而种下一棵槐树看似“无用”,却为后世撑起了一方清凉。
这个故事是不是跟我们现代的吊瓶辅导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呢!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却不能从一个孩子真正的生命成长去做他的人生规划教育。只有理解了庄子的“无用之用”的大智慧,才是获取内心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一条根本途径。
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理顺、归纳总结、让自己的心平静放松下来。我好像找到了童年的那份快乐和纯真。好像来到了大草原,整个草原赋予我宽阔的胸怀和无尽的能量,我仿佛变成一个孩子在草原上尽情的打滚、玩耍……
由此,我也非常感谢上天赐予我这样一份职业,跟孩子在一起,让自己变回到简单。
也正是这份简单,更容易看到生活的美好,找到那份童年的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9f3191a6d2dc7032.jpg)
图九:我妈妈今年已经86岁了,每个月拿着我爸爸极少的抚恤金,一个人生活,只要我们姐妹说给她点钱,给她买点东西的时候,她总是说:不要、不要,这些足够了。
就是这句“够了”。不由得想到,曾经看过台湾美学专家蒋勋老师,写过一段话:在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已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
一味地跟别人比,迟早都会走向物化。
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不能向专家老师那样说出多么有哲理的话语,就是这个“够了”,却让我看到了母亲简单而快乐的具有生命价值心境。
因此,寻找阳光是植物的基本需求,寻找快乐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需求。生活的简单,简单的生活,更容易找到美的源泉。
一杯茶、一枝花、一张画,足以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056/e15f7ecf58be800b.jpg)
图十:我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和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上天却赐予我一份跟孩子在一起的简单而快乐的工作。
我想对聪明的大人说: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也要珍惜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用艺术的眼光编织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如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向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因此,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中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的同时,拥有一份简单而快乐的心境吧。
王庭写于2018年8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