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鸡腺肌胃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鸡腺肌胃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 少嘟嘟 | 来源:发表于2020-07-26 11:13 被阅读0次

    鸡腺肌胃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鸡腺肌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消瘦、鸡群整齐度较差。当前该病在鸡规模化养殖业中呈上升趋势,从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鸡腺肌胃炎广泛发生于各种品种的鸡群,肉鸡、蛋鸡、种鸡等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商品肉用仔鸡,而且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尤其在炎热的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病日龄较广泛,最早在1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观察到,300日龄的蛋种鸡也能发生该病,但是多发生于7-30日龄的商品肉鸡。鸡的发病日龄与发病的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症状也就越严重,1日龄发病的鸡,3日龄时即可见生长受抑制,7日龄时受感染的鸡,发病率则相对下降,但也表现出消瘦、羽毛蓬乱的症状;成年鸡的发病程度轻于雏鸡,蛋、种鸡一般呈隐性感染,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当该病单独发病时死亡较低,而继发其他疾病时死亡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

            发病鸡表现为羽毛粗糙无光泽、冠髯苍白、萎缩、可视粘膜苍白、腿部皮肤发干;病鸡食欲减退,饲料转化率降低,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呈黄色细软条状,呈油性 “鱼肠样”或烂胡萝卜样,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颈部膨大;有的鸡有流泪、肿眼、甩头及呼吸道症状,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

         三、剖检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在腺胃和肌胃。腺胃肿胀如球状,呈乳白色,腺胃乳头肿胀、出血,腺胃粘膜肿胀变厚,乳头界限融合,腺胃壁增厚、水肿,用指轻轻挤压可挤出乳状液体;肌胃内膜出血、增厚、变硬易开裂,严重的出现火山口样的溃疡甚至肌胃穿孔。胸腺、脾脏及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严重萎缩;肠壁变薄、出血,肠道黏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胆囊充盈呈暗绿色,胆汁外溢,嗉囊扩张,内有黑褐色粘液。

         四、发病原因

            腺肌胃炎是由多种因素(诱因+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腺肌胃功能及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种症状,可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一)传染性因素

              种鸡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雏鸡,造成肉鸡腺胃肿胀、肌胃角质层糜烂、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并造成鸡群的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继发感染,造成鸡群发病率升高。

            (二)非传染性因素

            霉菌感染和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在动物机体中可以长期长时间储存,并且在体内表现为累计效应,毒素长时间储存在体内,造成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层脱落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层下形成出血性溃疡。

      饲料营养不良,尤其是饲料中生物胺,造成机体酶代谢的抑制,引起胃酸分泌过剩,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

      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尤其是缺乏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引起家禽代谢失常,发生肌胃粘膜黏连,肌胃糜烂。

      五、防治措施

      鸡的腺肌胃炎是由一种或几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实际的生产中,以预防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鸡群的卫生消毒,降低饲养密度,保证温度,合理通风。调整饲料营养平衡,注意动物性蛋白、油脂质量,调整饲料粗纤维含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等,同时把好原料质量监测关,一定要预防霉菌病的发生,及时的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预防霉菌毒素中毒,消除饲料霉变、营养不良等发病诱因。增加喂料次数减少饲料在鸡舍中的停留时间,以保证饲料新鲜度同时也防止饲料变质,饲料在鸡舍内停留时间越短则腺胃发病率越低。

      严格控制和检测种鸡群垂直传播的疫病,对种鸡群要净化鸡网状内皮增生症等重要垂直传染病。选择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引进雏鸡苗,加强对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控制。

    在养殖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者疑问,欢迎拨打技术服务热线:1883713887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腺肌胃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dw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