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张翔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化障碍为资源。
首先我们看过往的经历来源是什么,是怎么进入自己的大脑、身体的?
进入到大脑、身体的资源有画面、声音、感觉,这些都是大脑感知产生的,也就是这些只有被大脑感知到才能进入。大脑有删减、扭曲、一般化的功能,所以进入脑内的信息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些信息来源渠道有父母灌输的,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别人发生的,学习成长的。由于每个人大脑的认知有限,你不可能感觉到全部,所以进入你脑内的都是你自己加工的信息,如同地图和实际疆域不一样,我们的认知和真实的世界也有区别。
我们与外界的互动也是与自己脑中对外界的认知互动,看似是与外界互动,其实都是与自己的认知活动。当我们不如意时,我们是想办法把外界环境调一调,还是把脑内信息调一调呢?
人对外部环境的控制有两种: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初级控制指的是指向外部环境的行为和改变环 境以适应个体需求的企图;次级控制的目标是指向个体自身,目的是将初级控制的丧失最小化、维 持并提高当前的初级控制水平。当我们不能控制外部环境时,我们只能改变自身,把脑内信息调整一下,把我们的认知调整。
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努力学习,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无力控制孩子,我们就改变我们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会怎样更好的引领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根据人的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深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在对外搜集信息时,也是在不断证明我们的需要是否被满足?如果满足就感到快乐,不满足就会产生负向情绪。
而我们过往的经历,已经形成了我们的图式。比如从小的经历,让自己形成的信念是认定外界不接纳不爱自己,我们就会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就是证明外界是不接纳不爱自己的,这就让自己进入了局限,影响自己的情绪,障碍着自己的行动力。
通过学习了解到,过往的经历造成的不被接纳、不被爱的信念,都是我们自己加工出来的,真实的情况不一定这样。我们要破除这些障碍,就需要转换障碍我们的这些画面、声音、感觉、认知,从中找到积极正向的部分,感受的被爱、被接纳的感觉,那么过往的经历就变成了我们的资源。
比如,我们以前小时候被家人指责过,感受到到自己不够好。可以进入自己潜意识,再现小时候的经历,看到家人只是用指责的方式让我们更好,看到了家人对我们满满的爱。那么过往的不愉快经历就转换成了现在的资源,给我们增加爱与力量。
所以当我们感受到不满意时,我们就找到事件中积极正向的方面,体验积极正向的情绪,过往的障碍就转化成了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