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朋友愉快玩耍的一天,去了附近的一个市区,环境不错,新城市新气象,让人觉得朝气蓬勃。在城市公园,有湖有花还有游乐场,小朋友特别开心,终于如愿坐上了心爱的小火车,我们沿湖开了一圈,小朋友特别专注的看着窗外,下车后还记住了开车时的歌曲。游玩午餐推迟了一些,便去附近的小商铺买了些零食。当地的民族手工冰激凌,如果是民族同胞都会非常热情,今天遇到的应该是景区定点关系户吧,因为我们想多要一个小勺子,就出口成脏,让人有点难受,但想想是小事,就劝老板这点小事不至于念叨这么久太辛苦了,结果被说没素质,这就让人有点委屈和不爽了。毕竟是出来玩,也劝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转而又想到很多,一是疫情之下缺少沟通的人们是否还能关注内心健康,二是我们每个人的信仰是什么,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目标和动力来自哪里。
以上也需要对自己反思,结合昨天的分享,首先,育人先育己,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总觉得他人应该怎么做自己才开心才幸福,我们的苦恼都来自于应该思维,我们想改造别人其实是想改造自己,我们无法接纳别人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思维是一切的本源,自己也是所有事项的主人,你所遇到的皆是你所选择的。当下的力量中讲到臣服这个词,细细想来每天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今天的事情也是双方的应该思维导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只要关注需求的本质即可。对于这个应该思维的衍生,我们对于孩子、配偶、家人甚至自己,是不是每天都在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对自己,我们要求自己应该怎么做,做到以后却不一定真的开心,就是我们在用别人的眼光评判自己应该怎么做,这也是第一条中,我们要看到自己的内心,不断接收真我的需求。
其次,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切不可成为没事抱怨,大事做不上,小事看不上的人,但要认清的是妈妈不是保姆,是引路人是最形象的榜样。任何场合,你都在教孩子去做,言传身教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起商场里带孩子去换鞋子的妈妈,想起楼下老人们强迫着孩子喝水上厕所以及不停的打断喂东西吃,只要孩子吃可以用零食诱惑可以给看视频,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也不了解孩子。上次听一位花甲老人分享自己走上育儿讲师道路的故事,他讲到孩子初中时厌学低落甚至抑郁,他反思自己为了孩子忙碌却又没有照顾好他的内心,如果孩子不快乐为什么要带到这个世界上,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创立的企业,陪伴孩子运动阅读接触大自然,从而找回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这让自己反思,我们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我们传递的能量是不是正向的,我们到底有没有目标,我们的动力来自哪里?如何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情怀的人讲情怀,培养出有温度有幸福感有趣的人。我们还需要填鸭,还需要划定模式,还需要分数考核么?这样的孩子能找到自己么?
最后,跟孩子相处中,我发现他会默默记住很多话和很多事。这也让我想起昨天谈到的动力问题,这就是动力,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那我们的习惯是不是足够好,习惯即是小事。记得16年遇到亲人离世,让我反思如果我们最后都将化为灰烬,那现在的我们存在在哪里,今天看到一组临终前的影像和最想说的一句话,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死亡是另一种永生;我们一直待在死亡的候车室,你要如何过这一生;还有如果没有死亡,人类的一切会成为游戏;一生所有的幸福都来自于奉献。《当下的力量》扉页中“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让宇宙神圣的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多重要!”时常会觉得我们都知道外界让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但我们自己缺乏目标缺乏动力,而越是接近内心所需,越是能找到自己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越是幸福的满足的。我们的动力不用很宏大,哪怕正向的带动了身边人也是幸福和满足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哪怕是吃饭休息洗澡阅读写作,与自己相处的每一个细节的好习惯,都是在接近内心,而更多这样的练习,更多的爱自己,你才能得到更多。
愿我们都有满满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