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也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生在东晋战乱时期,出身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父亲曾做过安城太守,但因病辞去官职,闲居在家。陶渊明8岁时,父亲病逝。他本来居住在外祖父孟嘉的庄园,却被谢玄侵夺,只能迁回荒芜多年的陶家园。
陶渊明个性耿直,面对天灾人祸频发的乱局,他也曾胸怀“济万民于倒悬、扶危墙于社稷”的大志向。
他有多次出仕的机会,曾在当时世家大族出身的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次子,谢道韫之夫)府上任祭酒,时年29岁。他看不惯王凝之沉迷于道教长生之术,不理政事,愤而辞职。后又曾在桓玄幕府中作参军,看透了其为人的阴险毒辣,不想与之为伍。
其实只要他会些钻营,不说飞黄腾达,保锦衣玉食应不难。但他厌弃官场尔虞我诈的黑暗行径,辞职不当,仍做他的田舍翁,做一名行为高洁的隐士,纵情诗词,饮酒歌赋,才是他心之所属。
他的作品以平淡自然见长,比如为人熟知的《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广为传诵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他流传于世的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鲁迅语)他不仅是淡泊的隐士,也有豪放的个性和内心的愤慨。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
后世评论家及诗词作家早就读出了其诗中的豪迈之气。
南朝萧统认为陶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兴京”。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辛弃疾《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水龙吟》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酒对东风。细看爽气今犹在,唯有南山一诗翁。”
龚自珍读出了陶诗中的郁勃不平之气,“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快骨恐无多。”“陶潜酷似卧龙豪,万里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鲁迅曾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咏荆轲》节选
陶潜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除《<读山海经>十三首》《咏荆轲》,还有《咏二疏》《咏三良》《述酒》《感士不遇赋》《停云》等等。
在这些诗中,我们听到的是另一种吟唱,看到的是另一个不同的形象,他不仅是一名文弱的书生,更是一个强悍的勇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