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
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在分类上,止血药均按照入血为界,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此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且均具有止血作用。又因为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地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出血证的病机和出血部位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使药证相符,标本兼顾。
止血药的主要药物:掌握小蓟、地榆、三七、茜草、白及、艾叶的性能、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蒲黄、仙鹤草、血余炭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在如何对症施药上,吴老师讲解道,若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之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之药;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佐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之论,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于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吴老师还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指出,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味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止血的疗效为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