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几个文友相约,驱车二十多公里,来到桃莲村小海河源头——南大水库下游约1200米处的“灵潭石阵”。这里位于桃莲村的深山之中,海拔800多米的黄鹿(六)嶂,以及猿啼岭(米石岭)、背夫岭,黄牛石山等高山丛林的狭缝里藏着一处冰臼。如果不是神通广大的小朱带路,完全不知道这里藏着天然奇景。
这条河叫做小海河。它位于从化区东部,旧称曲江,发源于从化与龙门县交界的横坑大顶西麓(即中心山),经大岭山水库、白芒潭水库入南大水库,出桃莲村往西南方向流淌,最后在南方村(白田岗)与海塱村之间,汇入流溪河。小海河从东北往西南,一路贯穿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和江埔街,流经超过15个行政村和30条自然村,全长约42公里,流域面积约264平方公里,是流溪河最长最大的一条支流。
自从1973年6月水库竣工以后,小海河的主要水源,便是从这南大水库冲泄而成。河水依旧从水库堤坝高处急促而下,水石相击,荡起滚滚白浪,气势磅礴。形成一泓深潭之后,水逐渐溢出,涓涓细流开始沿着山谷巨石之缝隙潜行,慢慢形成了溪涧、河谷、河床。小海河也孕育形成了。
我们穿过800米左右的隐蔽丛林,终于到达小海河的源头,望见这片冰臼奇景。我真正读懂了“冰臼”究竟为何物,见识了活脱脱“冰臼”的真面目。想不到全程42公里的小海河源头竟藏着天然奇景。谁会想到小海河源头有罕见的冰臼群。冰臼,是古冰川遗迹之一。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冰臼的形成,古冰川融水沿冰层的表层裂缝,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形成滚流“水钻”,对下面坚硬的岩石进行强烈冲击而成。冰臼平面多呈圆形、扁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的形状。有的像葫芦,形体“似臼”“似盘”“似盆”“似匙”等;也有酷似“漏斗”“天井”“板壁”“龙爪印”等。可见 ,从化小海河古老而悠久。
望着山谷的冰臼群,我如发现新大陆的震撼。我如林中的小鹿,沿着丛林小心翼翼地踩着光滑的冰臼,蹲在冰臼上用手抚摸着,仔细观察着不可思议的天然奇观,这便是活生生虚怀若谷的释诠。小海河源头自然生态的冰臼群,安然地躺在山谷里,也许她存在从化境内已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这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里究竟经历怎样的山河变幻,无人知晓,从化本土的书籍里,几乎没有文字记载这里的冰臼。小海河源头偏僻的山野,冰臼奇景正是我向往的大自然原始容貌。何谓自然,没有任何人为装饰,原始状态或样子。当我第一眼见到冰臼,心驰神往,她似乎是我心有灵犀的红颜知己,坐在冰臼上,烦躁的我变得宁静 ,忘却外界的尘世喧哗,身心被清润的山泉水声浸满。清新空气负离子,溢满我心间。顿时,我竟羡慕这里的冰臼,羡慕她的自由,羡慕她的悠闲,不谙世事,不争名夺利,不用担心被污染,不用躲避“阳”与“阳过”的悲哀……
山谷清泉源源不绝流出。在峡谷的山坳泉水汇成一池碧潭,碧潭波光粼粼,潭边的冰臼岩石丛林倒映水中成趣。站在潭水,我双手捧起山泉洗脸,舒心惬意,宛如置身云南的蓝月谷,这甚至比蓝月谷的水质更纯更美!我向往自然,向往小海河源头的冰臼群。她没有人工精心雕刻,没有半点的装饰,却被天然的鬼斧神工打磨得巧夺天工。我喜欢自然的人,喜欢与自然人交往。我喜欢自然的食物,我喜欢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仰慕仙境奇观的冰臼。因我是自然人,没有矫情做作,不懂拍马溜须,更没有逢场作戏之能。凡事,我皆顺其自然。
我在这一片冰臼上,开心得上蹿下跳,穿梭于每块奇形怪状的岩石,听着她潺潺的流水声打破山间的寂静。无论她的前世今生经历多少风雨飘摇,万劫不复的山崩地裂……这一处人迹罕至的冰臼群,她们幽然地环抱青山,陪伴绿水一直在安然浅笑。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刚离开不久,我就满心期待下次再来。下次我争取在暑假,带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带上小板凳、茶具,以及西瓜、荔枝等水果零食,在此聆听风声水声,品茶论道探讨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