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天气有点不友好,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说下就下。
往前二十年,老家这个季节还正在插早稻秧,因为那时还是种双季稻,没有那一家舍得种单季的,都怕粮食不够吃,只是饿怕了。
家门口每个人只能分到五分田,而且是分为三等的,就是一家五口人的话,能分个两亩半的田,但是有可能要分到五六个小块的,因为丘陵地带,有灌溉便利的塘下田,还有田在上面,塘在下面的,这样的田也很少,大概一个人能分到一分到两分的样子。
有的田土层深厚,而且保水性能强,就是不管怎么干旱,基本上都能有收成,但是百年一遇的干旱除外。
十年八年的,总有那么一年可能会干掉塘底子的,丘陵地带,就是这么个状况。
那些小塘可能三年就会有那么一年会干掉了的,运气好点的,能收个半收。但是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的干,会干到那一天,总不能不插秧吧。
早些年还没有通电,干旱的田都会备一部水车,就是全部是木头做的,也有的几家人家共有一部水车,那个东西呀,不是大旱还好,只要大旱了,就是你要用的时候,我家也要用,总有那么一些不方便。
苦于条件限制,能有水车的家里,已经相当不错了,那部水车可是要不少的钱才能打的起来的,还有的为了车水闹矛盾的事,在农村是时有发生。
还有圩田,那里的灌溉条件要比家门口的要好的多了,因为有河流可以灌溉了,但是缺点也有很多,离家路太远近的有七八里地,再远点的有十五里地。
那时插秧都是靠肩膀挑秧苗去的,干 那个活,要头一天就要 把秧苗拔好了,洗干净了,沥干水了,第二天挑起来要轻松一些。也有的人起早拔秧,那时干活是一家比一家有劲,好像比赛一样的。
路上都要一个多小时,走的慢点的要两个小时,反正到圩里去干活的,起早的多,摸黑的也有,那是真的累。
最怕的就是秧苗到最后还不够了,要是差一点还好一些,就是秧苗少栽几根,匀匀也就算完事了,差的多的,只能第二天再去跑一趟了。不像现在,都是种田大户种了,不用育秧了,就算是要育秧,车子也方便了,路也修的好了。
插秧相对还要好一些,割稻子就更加辛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