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杨伯峻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我的三点收获】
在这一章,孔子认为侍奉父母,要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并委婉地提建议,如果他们不听,就尊重他们的决定,宁愿自己发愁,也不要怨恨他们。
01 耐心倾听,甘做“垃圾桶”
父母的性格完全相反,也可以说是互补,父亲习惯沉默少语,母亲则喜欢谈天说地。
有什么事,我习惯同母亲说,顺便再同父亲聊几句,父亲便十分开心。
以前是写信,然后是打电话,自从母亲学会了用微信之后,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实现了随时随地聊天的自由。
有时是邻里长短,有时是烦恼心事,有时是即兴想法,有时是人生感慨。
无论她说什么,我都耐心倾听,我被母亲戏称为“垃圾桶”。
02 委婉建议,学会讲故事
父亲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这与他从小家贫且兄妹众多的家庭条件有关。
他舍不得用电,不到天黑不开灯。
母亲则认为应常常开灯,保证光线充足,防止因看不清带来的意外。
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母亲这边开灯,父亲那边就关灯,让我做裁判。
我知道讲是讲不通的,于是就给父亲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老同事,晚上摸黑去上洗手间,结果不小心摔断了左腿,治了半年还没好利索。
父亲听了没说话。
从此,他们就再也没有因为开灯的事情闹意见。
03 用心陪伴,共度好时光
由于在外地工作,我不能时刻陪伴在父母左右侍奉,所以,特别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种植季节,就陪着他们去种豆点瓜、施肥除草、搭棚修渠等等。
收获季节,就跟着他们去拔花生、割豆子、摘黄皮、挖红薯等等。
农闲时节,就陪着他们去走街串户,寻找回忆。
当然,最大的乐趣是可以吃现摘菜、柴火饭、地头瓜果,特别新鲜。
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很短暂,但也很快乐。
以上就是我学习这一章的收获。
网友评论